铲除欺诈发行“毒瘤”,打疼“关键少数”是关键之举。上市公司实控人、董监高等“关键少数”身居关键之位,本应作出遵纪守法的示范,但不乏有人利用身份职位优势弄虚作假,把上市公司当成自家“提款机”,是欺诈发行的幕后主谋。监管部门还需紧盯这些关键人物,通过打准、打疼,倒逼其守规矩、知敬畏,引领上市公司在合规轨道上安全行驶,借助资本市场做优做强。
铲除欺诈发行“毒瘤”,管住“看门人”是应有之策。作为资本市场“看门人”,中介机构能否把好关,直接关系市场高质量发展前景,尤其是全面注册制下,更加强调中介机构的归位尽责。监管部门应进一步压实中介机构责任,全面排查涉案相关机构,对涉嫌存在重大违法违规行为的要加大惩戒力度,包括可以考虑将其列入禁入黑名单等。当“看门人”不“看门”时,付出的代价应是难以承受之重。
启牛app隐瞒成本、虚增收入、捏造业绩……把原本不具备公开发行条件的投资标的,包装成盈利能力强、估值高的优质投资对象,以债券或股票形式入市融资,这种从源头上就开始造假的行为,主观恶意强、破坏性大,严重扭曲了市场资源配置功能,损害了广大投资者利益,扰乱了市场正常运行秩序。
铲除欺诈发行“毒瘤”,完善立体化追责是长远之道。欺诈发行往往手段复杂隐蔽,涉案主体类型众多,打击相关乱象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还需各方形成合力。未来应推动建立多部门联合防范打击欺诈发行的常态化工作机制,进一步优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配合,强化“行民刑”的全方位围追堵截。一旦欺诈造假,即可能遭遇倾家荡产、牢底坐穿的严惩重罚,让企业不敢欺诈、不愿欺诈,彻底铲除欺诈滋生的土壤。
一个规范有序的资本市场,离不开真实的信息环境、优质的投资标的、公平的交易机会。如果让欺诈造假者瞒天过海、蒙混过关,市场很可能会演变成诈骗犯的圈钱地,其健康稳定发展也就无从谈起。因而,铲除欺诈发行这颗“毒瘤”,从源头上保护好投资者利益,防止劣币驱逐良币,应是当务之急。
有鉴于此,近年来,监管部门坚持“零容忍”,不断提高欺诈发行的违法成本。例如,2021年3月1日起施行的刑法修正案(十一),将欺诈发行刑期上限由5年有期徒刑提高至15年有期徒刑。高压之下,欺诈发行有所收敛,但仍难以根绝、时有出现,这背后既有部分人为牟取暴利不惜铤而走险,也有立体化追责体系有待完善等原因。
网友评论更多
98云浮n
拉卡拉上半年实现营收29.82亿元 外卡交易金额达去年全年1.7倍🏕🏖
2024-11-30 14:46:48 推荐
187****9445 回复 184****5436:7月贷款利率保持在历史低位🏗来自阳江
187****8023 回复 184****8309:央行:前七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8.87万亿元🏘来自茂名
157****6371:按最下面的历史版本🏙🏚来自湛江
19英德779
如何理解7月票据融资增长较快?专家解读来了🏛🏜
2024-11-30 00:12:44 推荐
永久VIP:从R3到R4!建行提高17只代销公募基金风险等级 透露出什么信号?🏝来自连州
158****3269:博时基金王祥:黄金短期缺乏直接上涨动能,需等待更多信息🏞来自乐昌
158****2008 回复 666🏟:新季疆棉丰收在望 棉市“金九银十”旺季预期能否兑现?🏠来自南雄
68兴宁pf
青睐高息股 险资举牌热度回升明显🏡🏢
2024-11-29 15:52:42 不推荐
普宁xk:尹中立:货币政策如何支持住房租赁业发展?🏣
186****1619 回复 159****1747:个人住房商业贷款利率“折上折”:一线城市降至2.9%,公积金不再是“香饽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