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可歌可泣的过程,我们每个人都亲历其中。英雄的武汉人民、湖北人民,坚守着抗疫的决心、耐心与担当,顾全大局。经过了这场考验,今后我们遇到再大的风高浪急,一样可以处理好。”
“进口的种子价格高,货源不稳定,而且‘水土不服’。”现场的农技人员介绍,为打破种质资源垄断,他们苦心攻关,根据当地独特气候环境、土壤资源培育出中国种子,产量增了,成本降了,品质好了。
1998年那场特大洪水,嘉鱼县长江簰洲湾堤段民垸溃口,人民子弟兵奋不顾身,军民团结共抵洪峰。洪水退去,记忆没有褪色,如今,簰洲湾98抗洪纪念馆巍然矗立、永铭往事。
此次考察中,总书记再次勉励:“走科技之路、质量之路、品牌之路,把蔬菜种植这个富民产业进一步做好,让更多群众增收致富。”
如今,湖北以“用”为导向的科创供应链平台,已入驻企业4.5万家,完成供需对接7000多项,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率提高到67%。
4日下午,云梦县博物馆。入口处,迎面的巨大弧形高墙,以红黑楚漆为基调,璀璨灯光下,车乘、麋鹿、章台、旗阵……瞬间将人带入一幅灿烂瑰丽、大开大合的历史长卷。
“我经常来农村,看到乡亲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也看到了乡亲们为美好幸福生活在奋斗。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振兴是个大课题。农村天地广阔,农业大有可为。”一番话,让大家伙儿格外温暖。
此刻,望着这些穿越时空的文明载体,总书记语重心长:“要更好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学习”“让中华文明瑰宝永续留存、泽惠后人,激励人们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沿着田埂走进菜地深处,习近平总书记细细察看,俯身按了按菜头,看是否紧实。甘蓝舒展,层层绿叶沐浴着阳光。“一看就会有个好收成啊!”
面对现场的科技工作者和企业家,总书记语气坚定:“科技高峰和产业高峰都要靠我们自己去攀登。我看好你们,看好中国的创新人才,也看好我们的创新体制。要增强自信、志存高远。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村委会后面就是长江大堤,这段大堤叫四邑公堤,是北宋年间由四个县的老百姓一起挑土筑起来的,所以我们村叫四邑村。”驻村第一书记骆晓丽告诉总书记。
一周前,总书记在京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正是聚焦“建设文化强国”,强调“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把历经沧桑留下的中华文明瑰宝呵护好、弘扬好、发展好”。
展厅入口,“因聚而变,惟创则新”八个大字熠熠生辉。以需定研,供需速配,资源共享,共投共担……这里展出的不仅是湖北科技创新的前沿产品,更是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先行探索。
“我们成立的初衷,就是要做政府不能做、高校院所不愿做、企业做不了,但科技创新又必须要做的事,就是要解决‘点菜的不吃饭,吃饭的不买单’的问题,让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同频共振,成为科学家的助跑者、企业家的加速器。”武创院负责人向总书记娓娓道来。
m6米乐app冲开绝壁夺隘而出的长江水,在江汉平原浩荡奔流,汇聚起连片湖泽,孕育出浪漫灵动的荆楚文化,“楚地阔无边,苍茫万顷连”。
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发展新质生产力,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提出了更为迫切的需求。”“迫切”二字,尤为醒目,“融合”二字,尤为关键。
来鄂之前,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省部班”开班,总书记深刻阐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也是有贡献的”“把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结合起来”。
聆听总书记一席话,陪同讲解的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副教授鲁家亮心潮澎湃:“我们长年整理简牍,研究‘冷门绝学’,总书记的关心和了解,让我们觉得冷门不冷,绝学有继。”
村子名叫四邑村。聚民成邑,原先分散居住的村民在政府帮助下,迁到统一规划的成片新居。家门口办起了实惠的公共食堂,还有卫生室、儿童游乐室、游泳池、篮球场……公共设施一应俱全,和城里社区没啥两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