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平红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借助远程医疗和上海中山医院大后方优质资源,如今日喀则内镜检查及手术量翻倍增长,镜下止血技术、内镜下全层切除术(EFTR)、食道支架、ERCP等技术全面“开花”,不断填补高原医学领域新技术空白。“中山医院内镜中心‘以院包科’援助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内镜中心已连续七年,为当地培养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紧接着,2012年,周平红和上海同济医院教授许树长共同完成了日喀则市人民医院第一例无痛胃镜和第一例无痛肠镜。肠镜检查中,医生发现患者肠道有两个大息肉,果断切掉,免除后患。“当时我缺氧很严重,肠镜旁边有麻醉机,我在麻醉机上接了一根氧气管,一边吸氧一边做完了那次手术。”周平红回忆。
2017年,日喀则市人民医院新院区建成后,条件大幅提升,达到三甲医院标准。如今上海以“组团式”、“以院包科”开展医疗帮扶,更进一步提升了日喀则医疗水平。
“今后,我们希望日喀则人民医院持续加强沪藏携手,聚焦内涵建设,在人才队伍、科研创新、数据赋能、绩效运营等各方面,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并在地区发挥辐射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张浩说。
“30年来,上海市医疗卫生系统坚持办实事、求实效,不断提升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医疗水平,建设成效显著。”张浩说,尤其是自2015年开展“组团式”援藏医疗工作以来,上海推动着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临床研究不断迈上新台阶。
截至目前,上海已经选派了九批次190名医疗专家进藏参加“组团式”援藏工作,立足“输血变造血”理念,推广人才轮换、专家授课、师徒传帮带、短期培训与长期进修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医疗帮扶既管当前又管长远的突破。
只用了十几分钟时间,周平红就完成了整个操作,现场多名医护人员观摩学习。“胃镜头端对准血管的时候,为了让更多血管充分吸进来,胃镜头端要稍微摆动转一转,而且要和血管留出一点空间,这样负压吸引血管就吸进来了。”周平红用手比画着强调技术要点。
论坛交流刚结束,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主任周平红就换上手术衣,快步赶到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内镜中心,为一例病情复杂的患者诊治。
这是一名患有酒精性肝硬化的中年男性,出现门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情况。此前该患者进行了一次急诊胃镜检查,发现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再次出血,医生进行了紧急止血治疗。但由于患者食管静脉压力大,当地医生经验不足,担心血管破裂,向上海援藏医生求助。
新成果也在不断涌现。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疾病预防控制局局长张浩表示,2024年6月,日喀则市人民医院顺利通过2023年度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五级评审,成为西藏自治区第一家获得电子病历五级的三甲综合医院。
自第四批援藏工作开始,日喀则地区人民医院成为上海援藏医疗工作队的重点之一。在上海的帮助下,2017年11月日喀则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三级甲等医院,当地干部群众就医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日喀则是西藏第二大城市,平均海拔在3850米以上,上海市对口支援单位日喀则市人民医院担负西藏总人口1/4、18个县(区)、80万人口的防病治病任务。
“我们来了后,从上海援助了一台内镜主机,一根胃镜、一根肠镜,帮助当地开展基本的内镜检查治疗。”周平红说,2011年日喀则地区完成了历史上的第一例胃镜下切除手术。
身为大国工匠,周平红长期致力于消化内镜微创诊疗技术的创新研究,在世界内镜学领域树立了中国标准,多项技术被国际指南推荐为标准术式并在全球推广。在他手中,内镜不仅是检查工具,更是一把真正意义上的手术刀,为患者在病变最早期以微创方式根除疾患。
“上海一批医疗援藏专家发扬援藏精神,有力推动了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医疗水平走在了全区的前列。”日喀则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陈耕如此评价。
周平红了解患者病情后,对患者开展内镜下消化道检查和治疗。记者看到,周平红一边娴熟地操作内镜,一边向医护人员讲述内镜操作的细节和病变观察。他采用套扎装置,在内镜下通过释放多个橡皮圈,为患者快速结扎曲张静脉根部,阻断血流,最后实现静脉曲张逐渐消失的治疗效果。
沙巴体育开户7月8日, 2024年第九届西藏自治区医学珠峰主论坛和消化、院感、护理分论坛在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开幕,云集沪藏顶级专家学者。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在现场获悉,从上海“带土移植”的576项先进经验和技术成果已在当地落地生根,其中263项由日喀则当地医生完全掌握,89项新技术填补了西藏自治区的空白。
张浩说,2023年以来,日喀则市人民医院成功创建西藏自治区唯一的急诊医学科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获批并建成自治区级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及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同时,上海援藏团队带动萨迦县医院创成二甲医院,帮带江孜县医院创建三乙医院,亚东县医院创成二甲医院。
周平红还记得第一次到日喀则市人民医院的情形。2011年他首次来到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当时还没有新院区,老院区的手术室条件极为简陋,医院没有专门消化科病房,内镜治疗更无法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