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塔以前是干什么的?”、“能不能走进去参观一下?”许多路过的市民游客向附近保安发问。得知暂时不对公众开放,大家有些遗憾,只能仰起头围着建筑走上一圈。
采访中,不少委员坦言,外滩信号塔的文化和服务功能尚未得到充分发挥,“这么有历史意义、艺术价值的建筑,就这么简简单单地放在外滩那里,着实有点可惜。”
“从推进文物保护及活化利用角度,支持进一步挖掘外滩信号塔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建筑艺术价值。”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在提案回复中表示,目前外滩信号塔内部作为展示及配套服务设施等使用,在面向公众的宣传展示方面有进一步的提升空间。“我局支持外滩信号塔在使用上更多地考虑历史性、宣传性和社会性功能。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后续将进一步从公益展示角度,研究对公众提供开放参观的可能性以及具体的展示内容,让文物‘活起来’。”
市政协委员、香港远东发展有限公司中国区域总经理吴蓓琪则呼吁,要为外滩历史文化街区申遗。“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和保护,意味着对这些历史建筑进行更严格保护和管理,同时还可以引起更多人关注,同时也能够获得更多资金和技术支持,更好保护和修复这些具有重要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建筑。”
在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中,相较其他建筑的恢弘气派,外滩信号塔显得精致,别具一格。“这是典型的阿塔努布式建筑(Art Nouveau architecture)。”市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上海磬石智通投资中心(有限合伙)董事长黄春华介绍,其设计风格受自然形态启发,建筑和装饰中常见曲线和波浪的线条,被称为“柳条线”。此外,建筑会使用大量彩色玻璃、镶嵌画、铁艺和陶瓷等装饰元素,使建筑设计不仅美观实用,更将艺术融入其中。
大家都希望,各部门能形成合力,进一步丰富外滩信号塔内涵与作用,“期待有那一天,当我们再次经过这座建筑时,耳边回荡着上海历史的钟声,脑中闪现出诸多历史场景和故事。”
然而,相较于外白渡桥的高知名度,外滩信号塔显得默默无闻、静寂太多。如何有效“活化”这座百年历史建筑,今年市政协无党派人士界别与民盟界别共同提出“挖掘外滩信号塔历史科技文化内涵”提案,并作为本年度重点督办提案。不少委员提到,希望各方形成合力,在“活化”信号塔上有所进展。
黄春华还提醒,外滩信号塔使用了当时新技术和材料,如钢铁和混凝土,使得设计更为灵活,创造出当时传统材料难以实现的形状和结构,“阿塔努布式建筑力求表达独特性,目前留存的建筑较少,所以气象塔极具历史保护价值。”
这座精致的建筑是外滩信号台,更多人因其形状称之为外滩信号塔,是过去百年上海气象发展、航运兴盛、城市进步的亲历者和见证人。它与北面1.5公里之外的外白渡桥一起,一塔一桥南北相望,连接起上海百年外滩。
虽然公众可通过多种信息化手段获取气象预警信息,但抬头可见的信号塔,同样便于获取信息,还传递了一种仪式感。有委员提到了世博会期间原南市发电厂烟囱变身而成的世博气象信号塔,这座信号塔兼具气象预警、示温及展示等多重功能,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周边市民了解气象的有效途径。
陶立英建议,依托百年外滩信号塔,因地制宜举办形式多样的防灾减灾科普宣传和国际交流合作活动,提升公众防灾减灾科学素养,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比如,上海可以与香港、澳门等仍保留风球信号的城市,围绕信号塔开展科技历史文化联展,回顾三地在城市发展和科技文化交流中的历史渊源等。
经历风吹雨淋,原先的塔顶木制桅杆折断。1907年改建为钢混结构的新信号塔,底座宽11.3米、高4米,塔高36.8米,加上塔顶9米桅杆,总高近50米。同时,管理方还添置了气候记录器、风速计、精密时钟等仪器,并换上带有平衡锤的报时球,装上白色信号灯。1927年又增建信号塔裙房,形成了如今的塔房一体结构。
外滩信号塔可以视作上海城市开放的象征。“它的主要任务是开展气象和授时服务,当时工作人员会在桅杆上悬挂风球来发布气象信息。我们很自豪,风球信号标准是外滩信号台的一项开创性工作,受到当时国际气象组织的高度评价,在国际上很有影响力。20世纪30年代推广到东亚多个海关所属港口使用。”市政协常委、市气象局副局长陶立英介绍。如今,我们常听到港澳地区遇到台风会挂起几号、几号风球,其源头就始于上海外滩气象塔。
时光荏苒。1993年为便于外滩道路拓宽,外滩信号塔由原址整体向东南平移20余米。2012年至2013年,为确保塔身和基础安全,有关方面开展修缮工作。2014年外滩信号塔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22年再次完成保护修缮。
在无党派人士界别与民盟界别共同提案中,建议规划部门会同文旅部门,在确保安全前提下,结合外滩历史文化风貌区整体规划和城市微更新计划,通过在外滩信号塔悬挂固定风球模型、恢复授时功能等形式,打造外滩城市历史科技文化品牌。
她表示,过往经验表明,全球许多拥有世界文化遗产的城市和地区,都会带来较多国内外消费人群,提高入境游人数及酒店入住率,带来可观的消费收入及潜在消费空间,提振消费信心。
也有委员提出,考虑到外滩信号塔的保护级别较高,且处于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外滩建筑群的建控范围内,改造工作必须兼顾“活化”与保护,建议听取各方经验,在历史考证和方案比选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造方案,做好文物改造审批及实施相关工作,确保文物建筑使用安全。“能否不要对建筑本身‘动刀动枪’,或者使用对建筑影响较小的轻质材料。”黄春华建议。
上海开埠后,船来船往,气象信息愈显重要。1883年,位于“洋泾浜”外滩的信号塔建造之后提供服务——每天10时、16时在桅杆上升起不同形状和颜色的信号旗,标示长江口外洋面风向、风力与雾天情况。这是中国领土上首座信号台,也是亚洲太平洋地区最早建立的信号台之一。
ku酷游官网ku113中山东二路延安东路路口,一座线条流畅、红白相间、顶部竖有桅杆的圆柱形塔状建筑矗立于此,静静俯瞰着上海外滩人流如织,车来车往。
黄春华建议,通过在信号塔及其附属建筑上安装与气象预警相对应的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四色灯带,按照当天不同预警信号进行“示色”,还原信号塔过去承担的气象预警功能,向市民游客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