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谈会上,张安胜代表学校向李中清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张杰作李政道研究所总体情况介绍,从李政道先生的愿望出发,详细讲述了李政道研究所成立的背景,聚焦的根本性科学问题,科研组织形式,国际化高水平人才引育和多元资助体系,以及未来发展愿景等内容。在报告中,张杰院士深情回顾了与李政道先生的深挚情谊以及与王宽诚教育基金会的深厚渊源。他表示,李政道研究所承载着李政道先生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殷切嘱托,肩负着重要的科学使命,李所将秉持“天问”精神,发挥大科学研究范式的优势,致力于产生重大原创性突破,建成世界顶级基础科学研究机构。
为了在中国发展高能物理和建立高能加速器,在李政道的建议和安排下,几十位中国学者被送到美国、欧洲学习培训,成为后来建设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北京谱仪和进行高能物理研究与实验的科研骨干。正是在他的积极努力和推进下,促成了中美高能物理的合作,使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在方案选择、设计和建设中都得到了美国高能物理界的帮助与支持,使对撞机如期建成。李政道始终关心和支持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改造升级工作,使之成为世界上在τ一粲物理研究能区最先进的试验装置。他帮助上海光源立项、建设,推动和促进中国散裂中子源建设;举办中国加速器学校,为上海光源培养年轻科技人才。
李政道是对祖国充满深厚感情和眷恋的爱国科学家,他十分关心祖国的发展,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倾注了满腔热忱。自1972年起,他多次回国访问讲学。40多年来,他不辞辛劳、殚精竭虑,为推动中国科学技术与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中国科技届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扩大中国科技界的影响,加快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多年来李政道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为中国科学事业后继有人,殚思极虑,全力以赴。2014年12月,李政道致信党和国家领导人,提议在上海交大建设一个类似丹麦“玻尔研究所”的世界顶级科研机构,吸引一群世界上最顶尖的科学家,形成自由探索的学术氛围,历练一批属于中国自己的顶级科学家,推动物理学及其交叉学科研究的重大发展。他的建言得到了高度重视,2016年11月28日李政道研究所在上海交通大学正式成立。2018年4月7日,李政道受聘为李政道研究所名誉所长。一直以来,他都十分关心研究所的建设与发展,不断为研究所提出建设性、指导性的意见,为扩大研究所的国际影响力做出努力。
李中清表示,他始终高度关注李所的发展,并对研究所目前所取得的科研进展感到欣慰。他坚信,在李政道先生的精神指引下,研究所将继续取得更多令人瞩目的成就,为科学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为了鼓励青少年学生努力学习、勤勉不辍,李政道先后同意在江苏、甘肃设立李政道讲学基金。为了鼓励本科生投身科研,1997年还将个人积蓄,设立了“秦惠䇹-李政道中国大学生见习进修基金”,专门用来资助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兰州大学、苏州大学、台湾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的优秀本科生见习科学研究,20年来培养了3800余名“䇹政学者”,使他们能够跨学科地熟悉科学研究,更多地接触科学家,从而了解科学、认识科学、关心科学、热爱科学。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李政道就倡议并创立了中美联合招考物理研究生计划(China-U.S. Physics Examination and Application英文简称CUSPEA),培养了915位博士研究生,为培养中国青年物理学家作出了贡献。此后又倡导成立了中国博士后流动站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并担任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顾问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名誉理事长。他积极建议设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并帮助提出具体实施方案,推动了中国科学基金制度的建立,对促进中国基础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据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网站资料,1956年,李政道和杨振宁合作提出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彻底改变了世人对对称性的认识,为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道路上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促进了物理学的发展,为此共同获得1957诺贝尔物理学奖。这是华人首获这一世界最高科学荣誉,极大地提振了中华民族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鉴于李政道在相当广泛的科学领域取得的杰出成就和做出的巨大贡献,李政道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和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意大利国家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首批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2024英皇考级官网入口网页版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于当地时间2024年8月4日在美国逝世,享年98岁。他长期从事物理方面的研究,在量子场论、基本粒子理论、核物理、统计力学、流体力学、天体物理等诸多领域做出了开创性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工作。
澎湃新闻注意到,今年4月12日上午,李政道先生之子李中清教授、长孙李善时,王宽诚教育基金会董事王凯彦、张立宪、高级顾问兼香港大学太古工程学讲座教授田之楠,以及基金会主任邢福忠一行到访李政道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原校长、李政道研究所所长张杰院士、副校长张安胜代表学校欢迎李中清教授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