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7月发生了什么?系统找到了与这些标签关联度最高的内容,指向了这样一封信。这是4名国会议员写给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和美国交通部长布蒂吉格的一封信,时间刚好是在去年7月。
小马智行,这个名字好像在信件中出现过。在信件中,小马智行被单独拎了出来,作为窃取数据的典型。它是不是真的因为这个被驱逐出了加州?
在这封信被曝光的72个小时内,我们发现,在舆论场上的搜索量其实只有2000多条,和现在的讨论热度天差地别。从信件发出至今不过9个月,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这时的日本,有着全球50%的半导体市场。其中最为瞩目的企业,是东芝,它研发出了全球第一台笔记本电脑,连续七年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
既然美国如此担心中国电动车会窃取数据,那么在美国究竟有多少中国电动车呢?当我们查找今年以来中国电动汽车的出口数据时发现,因为高昂的关税等制裁政策,出口到美国的乘用车数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梅赛德斯-奔驰(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 欧立甫:梅赛德斯-奔驰推进电动化转型的决心不变,我们不断扩大在中国的本土研发布局。
2023年10月,开始有人发声。在此时的言论中,讨论对象从“自动驾驶汽车”变成了“联网汽车”;更加大众化的表述,让3天内的搜索热度从之前的2000多次,涨到了50多万。
不过,此时信中针对的是中国自动驾驶车辆。提出,中国企业相继在美国人口最多的州——加利福尼亚州注册、展开测试,就是为了可以收集到更多美国人的数据。
数量怎么还变少了?仔细比对这两份名单,我们发现,在2022年排名中国企业首位的小马智行,在2023年,和它的44辆测试车一并消失了。
美国车主:我是做技术的,所以我比较担心这一点,围绕着中国技术是否安全的讨论很多,如果调查被批准了,并且他们想出了怎么做,我会跟进的。
当我们在AI数据库中搜索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发展趋势,系统为我们生成了这样一张图。以1987年为分界线,日本半导体产业进入消沉的30年,美国却开始迅速崛起,最终重新实现垄断。
我们看到,经过大数据的分析,得到了这样的演变过程。以这封漏洞百出的信件为基础,又将其中自动驾驶汽车的概念肆意延伸、不断混淆:先是变成了联网汽车,再到智能汽车,最后又变成了电动汽车。针对性越来越强,也引导着舆论热度持续高涨。
为此,记者尝试联系了多位欧美的经济学专家,当记者提到有关比亚迪在墨西哥建厂的相关问题时,大多数都以“涉及美国、不方便回答”拒绝了采访。只有长期研究中美、中欧间关系的哈佛商学院前高级副院长约翰·奎尔奇教授,面对记者的提问,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2023年11月,参与政要的规模再次扩大,内容还是这封信,讨论对象再次改变,模糊成了更广泛的“智能汽车”。这一次,72个小时内,搜索量达到1700多万。
美国商业管理专家 约翰·奎尔奇教授:中国电动汽车公司的品牌目前在美国市场上基本上是不存在的,在墨西哥的生产,就有可能供应到美国市场,从中国的角度来看,这显然是一步好棋,但是整个美国汽车行业感觉一夜之间受到了威胁,自然要针对这个作出一些防范限制。
然而,1987年,美国却以国家安全为名,对东芝展开调查。调查的结果是什么?东芝在美工厂关闭、东芝销往美国的产品征收100%的关税、征收1万亿日元的巨额罚款。
我们发现在这条时间线上,出现的不再只是中国企业,只要是当时全球的“巨头企业”,哪怕是美国的盟友,都未能幸免。不仅仅是法国,再往前,我们找到了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 付炳锋:几乎为零,没有听说哪个企业卖到美国去了,早期有一些大巴。乘用车这个层面,美国为了限制我们电动化技术出口调整了政策。
彩神lx平台安全当我们在大模型系统中抓取中国电动车和国家安全的标签,将情感倾向选择为负面,近30天,超过了5000条报道。而当我们将时间不断倒退,发现搜索量原本一直保持平稳,直到去年7月开始,才逐渐增加。
明明早就已经开始驱离中国企业,却在2023年7月,再次以涉及国家安全为名旧事重提。车都没有了,如何窃取数据?这样一封漏洞百出,甚至无中生有的信件,竟然成了美国调查中国汽车的起点。
原来,中国企业在墨西哥建厂,在美国看来,就意味着中国汽车有可能从墨西哥出口到美国,成为对当前“严防死守”的一种破解。尤其是比亚迪去年刚刚以302万辆的年销量,全球第一的电动车销量,让中国车企第一次跻身全球十大车企的行列。
这样的竞争对手,让美国不惜混淆概念,引导公众对数据安全的担忧,来防止它进入美国市场。而当我们搜索这样的手段,将时间线拉长,振华重工、TikTok、华为,一个个熟悉的中国企业不断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