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认为,优秀的作品可以不是书写苦难,但那些伟大的作品,却没有哪一部不是书写人类苦难的,尤其是关于灵魂的苦难。《买话》便是他对苦难的新思考,因为苦难的形式不仅有对肉体的折磨,更有对灵魂的审判。(完)
活动中,鬼子分享了《买话》的创作历程,他说,18年来,脑中闪过无数的小说构思,但要写出一个好故事,这太难了。当他遇到了这个好故事,感觉很兴奋,就像是脑子里点燃一根火柴,燃起满天大火。“小说中的刘耳最开始叫‘刘二’,改成‘耳’字,是希望从农村出去的人们,用自己的耳朵好好地听一听你的故乡,想跟你说些什么。”
《十月》杂志执行主编季亚娅表示,《买话》是刘耳与故乡重建血脉的故事,40余年城市化进程对乡土欠下怎样的历史和情感债,进城后老去的一代国人如何叶落归根,书中刘耳用“买话”倾听和寻找答案。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院长、著名评论家杨庆祥认为《买话》以刘耳回乡为叙事线索,勾连起中国当代乡村的历史变迁。鬼子以一种冷峻且反讽的笔调书写出了这一变迁中的痛苦、彷徨和困惑,这是一部具有高度内在性的乡村传奇,也为当代乡土文学提供了全新的路径和启示。
广西文联副主席、广西民族大学文学影视创作中心副主任凡一平说:“这是一部拿起来后便放不下的小说,刘耳、竹子、明通、明树以及小扁豆等书中人物,在我心中栩栩如生、难以忘却,他们的恩爱情仇,因贫穷的年代和物欲的社会扯不清,却因人性的光辉彼此通融和消弭。”
“一个优秀的小说家,最理想的境界就像说书人一样,语调亲切、情态自然,吸引众人。”《广西文学》主编、广西作协副主席李约热说,看鬼子的书,很大程度上就像是听他说话,表面有鬼子式的幽默,而内里的悲悯和悲凉,让人深思。
作为第二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中国文坛的“广西三剑客”之一的作家鬼子,本名廖润柏,代表作有《被雨淋湿的河》《上午打瞌睡的女孩》《瓦城上空的麦田》等,历时18年精心打磨长篇小说《买话》,具有岁月沉淀下来的更加稳健的美学风格,以及更加深入地对人性、命运的理解。
当天,由广西文艺评论家协会、广西民族大学文学影视创作中心主办的鬼子长篇小说《买话》新书分享会在南宁书城举行。杨庆祥、凡一平、李约热等作家、评论家及文学爱好者等百余人参加了分享会。
广西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广西民族大学教授张柱林表示,《买话》粗看之下,写的是“舌尖上的广西”,细读之下会认为是写一个既没有完全融入城市又无法回归乡村的“夹心人”的尴尬,可以视为鬼子试图在呈现人的内在精神危机。
黄冠网站中新网南宁4月22日电(林洁琪) “《买话》成功塑造了一个新的返乡者形象——故乡的‘外人’刘耳,丰富了中国新时代乡土小说的新人形象图谱,为当代乡土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文学新质,将中国南方乡村的时代变迁徐徐展开,乡野泥泞、生机有趣。”21日,广西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张燕玲对作家鬼子的新作《买话》评价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