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哲人撒开千张网,船儿满江鱼满仓……白桦林里人儿笑,笑开了满山红杜鹃,赫哲人走上幸福路,人民的江山万万年!” 传唱60余年的《乌苏里船歌》见证了赫哲族人从渔猎到农耕,再到文化、旅游协同繁荣发展。传承千年的鱼文化引领着赫哲族群众走进了新时代,在广泛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迸发出新的生命力和时代花火!
利来网站最老的品牌2024年春节期间,黑龙江文旅的爆火引发了全国人民的关注,赫哲族群众穿着鱼皮衣从乌苏里江畔走上了中央大街,“蔓越莓”和“砂糖橘”的双向奔赴频频登上热搜,送走了“小砂糖橘”又迎来了“小野生菌”“小熊猫”和“小当归”,黑龙江张开怀抱用最真挚的热情欢迎远方的亲人。
让我们一同将目光移向“华夏东极”——黑龙江省佳木斯市,这里是迎接祖国第一缕阳光的地方,这里有全亚洲最大的蔓越莓种植基地和全国最大的鲟鳇鱼繁育养殖基地,这里还孕育出有悠久渔猎文化的民族——赫哲族。赫哲族虽然人口较少,却在抗日战争时期,以“宁教白山黑水尽化为赤血之区,不愿华胄倭奴同立于黄海之岸”的不屈信念,英勇担负守疆卫国的民族使命。如今,这个与新中国共同成长起来的古老民族,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
佳木斯市位于三江平原腹地,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三江在此交汇,土壤肥沃、雨量充沛、河流密布,盛产“三花五罗十八子七十二杂鱼”,尤其以大马哈鱼和鲟鳇鱼闻名。勤劳智慧的赫哲族人在此依水而居,世代以渔猎为生,根据鱼的种类和季节发明了不同的渔具:捕鲤鱼、白鱼或鲢鱼等一些较小的鱼时会使用普通的连柄鱼叉,遇到大鱼时则会使用“卓布固”,也就是脱柄鱼叉,木质的叉柄会在鱼挣扎时从插头上脱落,并漂浮在水面之上,为赫哲族人指明大鱼逃跑的方向;与中原文化交融产生的“波图库”即丝挂网,还有“阿迪勒”拉网、“蒙哥”待河网等,打鱼方法可谓五花八门,捕鱼手段更是别具一格。
在国家危难之时,各族人民共同肩负起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英勇的赫哲人奋起反抗,卢英春、尤国清、傅金山、傅双喜、尤洪振等来自赫哲族的“莫日根”(赫哲语中“英雄”之意)纷纷加入抗联、抗日义勇军组建“骑兵连”“炮手队”,“上山两条板穿山越岭,下江三条板漂洋过海”,赫哲族人在家乡的土地上来去自如,令进犯的日寇日夜不宁。他们与各族战士共同奋勇抗日,在三江大地上谱写出一曲曲抗战壮歌,为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赫哲族人对鱼可谓是物尽其用。首先,鱼肉可食,拿赫哲族的传统名菜“刹生鱼”来说,最具特色的有三种食法:第一种食法叫“生鱼片”,赫哲人称为“拉布特喀”,是将活鱼和新鲜的鱼肉剔下,切成薄片,不放任何菜,只用醋和盐蘸着吃,辅料有辣椒油等,常在春、夏、秋三季食用;第二种食法叫“刨花生鱼”,赫哲语称“苏日阿克”,为冬季食法,是把去皮的冻鱼刨成薄片(类似于刨花),蘸醋、盐水和辣椒油食用,为下酒之佳肴;第三种食法叫“生鱼丝”也叫“生拌鱼”或“拌菜生鱼”,赫哲语叫“他拉客啊”,是将新鲜江鱼放血后,鱼肉切成细丝,拌上姜葱、辣椒,加上醋和盐食用。其次,鱼皮可衣,鱼皮经过选料、剥皮、晾晒、鞣制等多重步骤后,拼接、缝制成为轻便保暖、防水耐磨的鱼皮衣,佐以波浪纹、鱼鳞纹、渔网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赫哲族服饰。最后,鱼骨可饰,赫哲族人发现了鱼骨那令人惊诧的结构力量和形体的坚强扩张感,将不同的骨块、骨刺进行巧妙的组合,创造了或粗犷或稚憨或质朴或细腻或华丽的作品,使本为废弃之物的鱼骨在赫哲族人手中获得了新生。
以往漫长的岁月中,赫哲族人民扬帆撒网、驾橇冬捕,现如今,在党的领导和关怀下,赫哲族人民转产上岸,与当地各族人民一起创新性发展传统鱼文化,在特色种植养殖业、文化传承、文化旅游的生动实践中唱响了新时代的乌苏里船歌。
近年来,为传承弘扬赫哲族文化,佳木斯市建成5000平方米的同江赫哲族文化中心、佳木斯赫哲族体验馆、抚远市鱼博馆,赫哲族伊玛堪、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赫哲族婚俗、乌日贡大会被列为国家级非遗项目,“伊玛堪”入选联合国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舞剧《乌苏里传歌》、伊玛堪生态剧《拉哈苏苏》等大型剧目以及《日出一族》《总书记来到咱赫乡》等文艺作品的相继问世,“中俄边境文化季”、非遗文化展等文化活动的成功举办,让全国各族群众和国际友人看到了勤劳淳朴的赫哲族人在党的关怀下走向蓬勃新生活的美好篇章。
赫哲族还在早期渔猎生产生活中形成并发展起来一系列体育项目,如叉草球、划船、跳冰、抛绳赛等。这些民间文化和体育项目都在赫哲族的传统节日盛会——乌日贡大会上得到充分展现。2015年,黑龙江抚远赫哲族鱼文化系统入选第三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2021年,赫哲族乌日贡大会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坚毅果敢、善于钻研的佳木斯人充分发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聚焦蔓越莓研发,组建由13名农业领域专家带头的科研团队和省级蔓越莓领军人才梯队,建成全国首个蔓越莓研发中心。2022年,来自佳木斯市的5万粒蔓越莓种子搭乘“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在太空进行育种实验,创下了全球首次蔓越莓进行太空育种的先例,为选育出优良的蔓越莓新品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佳木斯市抚远市早在2015年已正式开始蔓越莓的大规模种植,2019年蔓越莓迎来首个丰收年,在2020年以后形成稳定产量,抚远的蔓越莓种植面积也从最初的100亩发展到现在的4200亩,2023年产量已达2700吨。蔓越莓让佳木斯这片热土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
赫哲族是我国东北地区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交汇构成的三江平原和完达山余脉。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对东北地区各族人民实行“以华制华”“分而治之”的民族隔离政策,组编“山林队”“伪警察队”等,妄图以此控制赫哲族。1941—1942年,日伪当局为防止赫哲族人参加抗日联军,实行更加残酷的“坚壁清野,集村并屯”的反动政策,强行将居住在混同江沿岸的赫哲人赶离江岸,分别归并到距江岸40-50公里密林沼泽地中所谓的“一、二、三部落”中,不准与其他民族往来。由于生存环境极其恶劣,加之疾病蔓延,赫哲族人死亡惨重。日本侵略者在加强对赫哲族等民族的军事管控和镇压的同时,还采取了全面的经济掠夺政策,致使赫哲族人生活极端贫困。
以文化为引领,促使各民族文化上的相互欣赏,佳木斯市在引导培养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上走出了现代文旅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新道路。从推出20余条生态文化和4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到建成以赫哲族为主题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从在“呼日堪”文化节、赫哲族非遗节、乌日贡大会等赫哲族文化特色活动中宣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到将各种小节庆整合纳入“东极之春”三江杏花节、“东极之夏”三江旅游节、“东极之秋”农民丰收节、“东极之冬”三江泼雪节,佳木斯全力叫响“华夏东极”文旅品牌,谱写旅游促“三交”的东极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