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底阿兰出强戒所,冯秀丽去接她,和她又签了社区戒毒(康复)协议。“我还记得她说的第一句话是我真的知道错了,我现在想重新好好做人,冯老师你能不能再帮我一次。”冯秀丽毫不犹豫地答应阿兰,帮她一起走好康复之路。
“因为她当时在一家养老机构工作,而且也做得很好,她自己也热爱这份工作,我就建议她选择一个和她职业相关的专业,老年服务与管理,可以一边学习理论知识,一边用于工作实践。”冯秀丽说,阿兰听从了她的建议。
“毕竟血浓于水,她婆婆年纪也大了,看着孙子长大,她知道有一天需要阿兰和孙子维持好关系,只要阿兰改头换面,婆婆愿意把阿兰当女儿看待。”冯秀丽说。
有一张照片让冯秀丽特别骄傲,照片中是阿兰带着大专毕业证书前来。说起阿兰,冯秀丽感慨不已:阿兰现在的每一步,走得更沉稳了。
两个女子年纪相仿,阿兰如今把冯秀丽视作好姐妹。冯秀丽帮阿兰找工作,鼓励她考大专。2024年3月,阿兰凭借着自身努力及社工帮助,成功考取大专学历,她把这个消息第一时间分享给冯秀丽。
冯秀丽让阿兰打起精神,首先好好工作。2018年,冯秀丽协助阿兰找到一份健身房前台的工作,有了固定工作、稳定收入,才有规律生活。阿兰的婆婆一开始不相信阿兰会正经工作,觉得阿兰吃不了苦,但她偷偷坐地铁去看了一次,才相信冯秀丽的话,“阿兰真的变了”。
阿兰对冯秀丽很排斥。“那时候她没有正经工作,打扮得浓妆艳抹,身边朋友也很杂,我们第一次交谈,她觉得我就是监督她的,不想见我。”冯秀丽回忆,阿兰是“人户分离”人员,平时不在户籍地华泾镇,每次她都到外区找阿兰。
冯秀丽直言,在接触“社戒社康”人员时,她经常也会听到脏话,遭遇误解,但她清楚一件事,这些人内心都渴望重拾生活的希望,因此她愿意倾力帮助。
“冯老师,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你之前帮我选读的那个专业的大专文凭拿到了,明天我来华泾递交大专学历的毕业生档案归档材料,来看看你哦,真的开心,感谢你一路以来的鼓励和支持。”阿兰在电话那头说。
金年会电子游戏45岁的冯秀丽是上海市徐汇区华泾镇禁毒办一名社工,2011年起她从律所转行从事这份工作。十几年来,冯秀丽帮不少人进行社区戒毒和康复,阿兰是她从2011年起帮助的对象之一。
6月26日是第37个国际禁毒日。澎湃新闻记者日前从上海市禁毒办获悉,上海现有吸毒人员总量已连续七年下降,近年跟踪回访数据表明,戒断三年人员复吸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0%以上。目前,上海徐汇等地区形成了“一街镇一品牌”的禁毒特色。
阿兰自幼在孤儿院长大,前夫有吸毒史,加之自己交友不慎、游手好闲,最后沾染毒品。在冯秀丽多年帮助下,2021年8月阿兰完成了认定戒断。
时间拨回13年前,两人的初识并不愉快。冯秀丽说,2011年,她从上海某律师事务所转行做禁毒社工,当时阿兰是一名“在册人员”。第一次见面时,阿兰仍在戒毒治疗,冯秀丽前往治疗门诊看望阿兰。
冯秀丽两头跑,交换彼此的近况,协调双方的关系。2018年阿兰出强戒所的路上,冯秀丽告诉阿兰她儿子上中学了,健康成长。儿子和她长得很像,性格也都很倔强。阿兰听后淡淡地笑了一下,强忍泪水,诉说内心的愧疚。
2020年,阿兰找到一份新工作,在一家养老院从护理工做到行政,收入也更稳定。阿兰和儿子、婆婆的往来更密切,一起欢度春节,给儿子过生日。
“连续给她送补贴送了一年,可能也是这个细小的事情,她也蛮感动的,对我的态度慢慢转变了。”冯秀丽说,到了2012年、2013年前后,阿兰逐渐信任她,说话也多起来。
冯秀丽觉得自己比阿兰还高兴,她恭喜了阿兰,称赞她坚持下来很不容易。第二天,冯秀丽帮阿兰完成材料归档,自掏腰包请阿兰喝了杯咖啡,姐妹俩聊了两个多小时。阿兰说自己在工作上还有些问题,冯秀丽帮她出主意。
绝大部分吸毒人员都存在家庭问题,阿兰也如此。冯秀丽说,阿兰自幼在孤儿院长大,后来由养父母收养。结婚后,阿兰发现丈夫有吸毒史,受丈夫及身边朋友影响,阿兰沾染上了毒品。涉毒后,阿兰的养父母和她断绝关系,阿兰离了婚,从此无依无靠,变得更孤僻。
为了更好地帮阿兰,冯秀丽想方设法改善阿兰的家庭关系。阿兰和前夫育有一子,前夫已去世,儿子从小由婆婆带大。为了保护孩子,婆婆与阿兰关系疏离。2015年前后,阿兰在吸毒期间曾带着朋友上门找婆婆“借钱”,这让婆婆更加反感和害怕。因此,阿兰也很少有机会见到儿子。
冯秀丽记得,阿兰被抓后第一个打电话给她,说“冯老师我也知道不该做,但是我是真的控制不住自己了”。阿兰知道冯秀丽用心帮她,但她没彻底戒断毒瘾,电话里拼命地说对不起。
自1998年至今,阿兰有过5次戒毒经历。2015年至2018年阿兰在强戒所期间,冯秀丽给她写信,鼓励她接受日常行为的养成教育,认真接受戒毒治疗,重塑品格。阿兰回信,自己一定洗心革面。
上海徐汇区禁毒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徐汇区13个街镇均根据自身文化特色打造了个性鲜明、效果显著的禁毒工作品牌。除了华泾镇“黄道婆手工艺”品牌,还有枫林街道“清风剪影”、斜土街道“青藤杯书画”、康健街道“希望印社”等戒毒康复和宣教项目,同时徐汇持续推进关爱涉毒家庭未成年子女成长品牌,形成“扶志与扶智”的具体路径。
此外,2018年以来上海建立跟踪回访长效工作机制,连续6年对上海籍戒毒人员开展跟踪回访工作,总回访量达4.6万余人次,初步构建了戒毒成效评估万人级数据库案例库。近年跟踪回访数据表明,戒断三年人员复吸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0%以上。
“我们帮教时经常提醒毒品的危害,服务对象也会说自己知道,但他们有时又给自己找借口,比如说压力大了、没人关心、身上有标签等等,然后糊里糊涂又触碰那个东西,还是没脱离‘毒圈’。”冯秀丽说,毒品一次都不能碰,碰过一次,戒毒便是终身之事。
在上海华泾镇,宋末元初棉纺织技术革新家黄道婆是一张文化名片,华泾镇禁毒教育基地就设在“黄道婆纪念馆”。纪念馆有很多扎染、湿拓画丝巾等非遗手作,其中一些就是由社区戒毒及康复人员制作的。
在这个上海基层街镇的社工看来,阿兰的转变如同“破茧成蝶”,每个人都有改变命运的机会,只要有勇气面对困难,有毅力去坚持,就一定能迎来曙光。
2021年起阿兰备考大专。在学习方面,冯秀丽时常倾听阿兰的困惑和需求,为她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生活方面,社工协调政府资源,根据阿兰的具体情况,为她申请了临时生活帮困等经济援助。
“我那一刻真的是五味杂陈,激动不已,看到一个人在不断地变好,自己的努力也没有白费。”6月19日,冯秀丽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说,这是作为一名帮教社工的职业成就感。
虽然阿兰态度冷淡,冯秀丽没放弃。社工对政策熟悉,冯秀丽帮阿兰申请了戒毒治疗补助,每个月有100多元钱。这笔钱必须当面给她,即使阿兰不搭理自己,冯秀丽还是每月搭地铁、坐公交找她。
冯秀丽说,阿兰经常参加“织步人生共前行”的小组活动,在愉快的氛围中放松心情,缓解压力。各方面共同努力,帮助阿兰完成了备考。
每年,冯秀丽都会组织多次“织步人生”小组活动,让服务对象动手体验多种非遗文化,在艺术中感知心灵的寄托,同时宣讲禁毒新知教育。冯秀丽说“织步人生”把“布”改为“步”,是希望“社康社戒”人员今后走好人生每一步。
6月上旬,记者从上海市禁毒办获悉,2023年,上海毒品治理取得明显成效,2023年度上海禁毒工作公众满意率达到97.8%,毒品知识知晓率达到98.03%,两项数据均创历史新高。截至2023年底,现有吸毒人员总量已连续7年下降。
婆婆开始接纳阿兰,冯秀丽让阿兰加了婆婆微信,鼓励她看望婆婆和儿子。阿兰内心很忐忑,最后鼓起勇气,带了些水果去了。冯秀丽说,那是2019年左右,是他们时隔多年再相聚,婆婆和儿子态度都很好,虽然第一次儿子没有叫阿兰妈妈,话也不多,但这对母子的关系更近了。
持续的社会帮扶与家庭支持,阿兰下定决心,余生不再复吸。2021年8月,出强戒所三年后,阿兰顺利完成了认定戒断,至今戒毒表现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