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生态补偿机制还助力着乡村生态文化振兴。自2010年启动小清河流域上下游市级生态补偿试点至今,小清河干支流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其中干流辛丰庄断面水质从2019年的劣V类改善至2022年的Ⅱ类,有效提高了环境承载力。滨州市博兴县湾头村北依小清河,芦苇、蒲草等植物为当地草柳编产业发展提供了条件,村民在家门口便能就业。目前博兴县拥有草柳编工艺品企业300余家,电商户2500余家,产品有30大类、1500多个花色品种,远销国内及美、日、法、韩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
此外,上下游流域治理的责任链条也得以完善。“各地积极作为,不断涌现出深化生态补偿制度的创新做法。”典型案例显示,济南、德州、滨州、聊城、东营等市在第二轮县际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协议续签时增加了提闸时间的要求,推动河流断面维持生态流量,实现“有河有水”;黄河干流流经的18个县(市、区)统一在第二轮县际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协议中增加了总氮指标控制要求,把黄河流域“陆海统筹”系统治理要求准确传导至基层,提升了补偿的科学性。
澎湃新闻注意到,2019年,山东省出台《山东省地表水环境质量生态补偿暂行办法》,并于2020年底、2022年两次修订完善,依据国、省控断面的水质达标、水质类别提升等情况,实行省、市财政纵向奖补。
澎湃新闻注意到,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被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是落实生态保护权责、调动各方参与生态保护积极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
澎湃新闻观察到,2020年11月,财政部在山东烟台召开黄河流域横向补偿专题座谈会,明确了建立黄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职责分工和具体要求。会后,山东第一时间进行落实,研究探讨“山东特色”补偿机制内容。
近年来,山东省在流域生态补偿制度改革上积极探索,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十四五”省内县际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全覆盖和跨省流域生态补偿“双突破”,打造了上下联动、纵横结合的“山东模式”,推动了生态补偿长效机制不断健全和改革红利持续释放。
截至目前,山东已建立起涵盖空气、地表水、海洋、自然保护区等领域的纵向生态补偿及纵横结合的流域生态补偿体系,实现环境质量“谁改善、谁受益;谁污染、谁付费”,激励了地方政府加快环境质量改善步伐,有效推动了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
所谓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是指通过流域上下游地方政府之间的协商谈判实现利益互补,从而协调和平衡生态保护地区和生态受益地区的利益关系,充分调动生态保护积极性的生态补偿机制。
为保证协议落实,山东充分考虑省情,选取黄河干流豫鲁段作为补偿范围,选取与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关联度最高的水质作为补偿内容。据介绍,协议签署两年来,黄河干流入鲁水质持续保持在Ⅱ类标准以上,主要污染物指标稳中向好,按照协议约定,山东省作为受益方,累计兑现河南省生态补偿资金1.26亿元。
据介绍,上述奖补结果向社会公开,督促地方政府深刻认识到严守“只能更好,不能变差”环境质量底线的重要性,确保了国家考核水质目标的如期完成。
此外,这一机制还进一步推动了多元化生态补偿。比如,济南、东营、临沂、聊城、枣庄等5市推进排污权交易试点,搭建全省统一的排污权交易平台、制定统一交易规则,引领排污权交易规范运行。31个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项目纳入国家或省级试点,项目总投资额达到1000亿元以上。
此后,山东省牵头研究起草了补偿协议初稿,并主动与河南省财政厅、生态环境厅建立常态化热线联系,进行充分沟通对接。在此基础上,2021年4月,鲁豫两省签订《黄河流域(豫鲁段)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迈出了黄河流域省际横向生态保护补偿第一步。2023年12月,鲁豫两省政府签署第二轮《黄河流域(豫鲁段)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2023—2025年)》。
在生态环境协同治理上,山东多部门通过出台《山东省海洋环境质量生态补偿办法》,依据海域水质情况进行达标基本补偿、同比变化补偿和持续优良补偿;依据入海污染物情况进行入海河流总氮控制赔偿和直排海污染源超标赔偿;依据海洋自然岸线长度、滨海湿地面积、沿海防护林面积以及新增海水淡化规模等进行海岸带生态系统保护补偿。
数据显示,2021年,山东省133个县(市、区)301个跨县断面全部签订了生态补偿协议,兑付资金3.24亿元,在全国率先实现全覆盖全兑付。2023年,各县(市、区)完成了第二轮县际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协议(2023—2025年)续签工作和补偿兑付。
鲁豫为改善黄河水质的作为,成为推进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创新之举。为此,财政部等四部委曾对山东省牵头推动建立黄河流域第一个省际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财政部给予专项奖励2亿元,并在全国推广。
emc易倍体育游乐6月23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牵头举办的中华环保世纪行2024年宣传活动在山东启动,宣传活动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黄河保护法全面实施”为主题,介绍山东省推进黄河保护法实施、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黄河文化传承等情况。
据介绍,自2007年大汶河流域开展流域补偿以来,东平湖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呈现出“水清、堤固、山绿、景美”的靓丽风景线。2023年“十一”黄金周期间,东平湖文旅集团共接待游客40.45万人、实现营业收入969.56万元,比2019年同期接待游客增长781.26%、营业收入增长273.19%。
在县际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制度的持续影响下,山东省全省2022年度水质优于补偿协议目标的断面数量较2021年度增加了23.9%;2023年,全省国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到83.7%,同比改善0.7个百分点;Ⅴ类及以下水体保持动态清零。
生态补偿模式的创新也推动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比如,流域生态补偿的有效实施为流域上游地区产业转型,培育生态化、多样化的优势产业注入了动力,同时也为生态产业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