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已推荐 92 款游戏
TA已推荐 72 款游戏
钟楼二层八角形钟架下,悬挂着一口“大明永乐年、月、吉日制”的报时铜钟,钟体高5.55米,下口直径3.4米,最大厚度0.245米,重约63吨,被誉为“古钟之王”。1990年除夕,钟楼再次撞响大钟,作为新春的祝福。2024年是甲辰龙年,与往年不同,今年农历正月初一,钟楼“敲响”了数字大钟投影艺术装置(简称“数字大钟”),同时数字大钟上呈现出斗转星移、四时更迭、物候变化的画面,展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节律、追求“天人合一”和谐境界的文化意象。
如今,钟鼓楼虽已不再“暮鼓晨钟”,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在此登楼,感受中国时间文化、远眺北京中轴线,钟鼓楼成为旅游胜地。在钟鼓楼之间的小广场上,人们在这里踢毽子、下棋、跳舞,孩童们在这里嬉戏,成为民众文娱场所。
李荫心:钟鼓楼的历史,可上溯至秦汉时期。一般认为,钟鼓楼有两种,一种建于宫廷内,一种建于城市中心地带,多为两层建筑。其中,城市中的钟鼓楼主要发挥报时和管理社会生活秩序等作用,如北京钟鼓楼、西安钟鼓楼等诸多遗存,均具这种功能。
作为时代的见证者,钟鼓楼连接着古老历史与现代文明。北京市钟鼓楼文物保管所一直遵循“科学保护,合理利用”的原则,深入挖掘钟鼓楼历史文化内涵。2019年,中国国家文物局、北京市文物局和东城区政府共同启动北京鼓楼、钟楼文物修缮及展示提升工作,并将该工作纳入《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三年行动计划》。我们所也将继续探索文物建筑活化利用的全新模式,在有限的文物建筑空间中,全面阐释钟鼓楼和中轴线的无限魅力。(完)
北京钟鼓楼代表了丰富的时间文化,与二十四节气、十二时辰关系密切。鼓楼原有更鼓二十五面,其中一面主鼓代表一年、二十四面群鼓代表二十四节气。中国古代传统的计时方式是将一昼夜平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并以地支名加“时”字表示。自戌时(19时至21时)至寅时(3时至5时)的五个时辰被划分为五更。一更与五更之时,先击鼓后撞钟,二更至四更只撞钟不击鼓。至乾隆年间,改为只在一更与五更报时两次,先击鼓后撞钟。
李荫心,北京市钟鼓楼文物保管所党支部书记、所长。近年来,在其主持下,北京钟鼓楼先后完成钟楼外立面修缮项目、钟楼一层现代设施拆除项目、鼓楼一层展陈提升项目、鼓楼保护修缮项目。鼓楼一层“时间的故事”主题展结合使用现代数字技术,获得2022年度北京市博物馆优秀展览评选优秀奖。
北京钟鼓楼击鼓撞钟声音传播范围广,乾隆皇帝在《御制重建钟楼碑记》中写道:“当午夜严更,九衢启曙,景钟发声,与宫壶之刻漏,周庐之铃柝,疾徐相应。清宵气肃,轻飙远扬,都城内外十有余里,莫不耸听。”
1957年,钟鼓楼被列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钟鼓楼进行首次大规模修葺,1987年鼓楼对外开放,1989年钟楼开始接待游客参观。1996年,北京钟鼓楼成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荫心:计时仪器是时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曾使用的测时方法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测时计时,通过观察具有规律的天体进行计时,如日晷;第二类是守时计时,找到能确定时间的事件,使它们重复发生,通过累积进行时间来计时,如碑漏、铜刻漏和时辰香。
2001年除夕,鼓楼再次响起鼓声,重现了昔日的报时场景。如今,鼓楼院内,多款文创产品让游客把“古老的时间”带回家。走进鼓楼内部,沉浸式数字展“时间的故事”全方位讲述钟鼓楼的历史和时间文化。鼓楼一层经过腾退修缮后恢复了7个券洞原貌,沉浸式光影秀《共鸣》带领游客在光影的世界,了解“暮鼓晨钟”的城市过往。
1924年,为使民众勿忘八国联军侵入北京的国耻,鼓楼易名为“明耻楼”,后恢复为原称“齐政楼”。1925年,在鼓楼成立了“京兆通俗教育馆”,随后钟楼开设民众电影院,至此钟鼓楼开始向民众教育功能转变。
中新社记者:中国古代是怎样计时的?北京钟鼓楼如何以“暮鼓晨钟”敲出“北京时间”?我们现在使用的“小时”和“暮鼓晨钟”敲击出“北京时间”有何异同?
现存钟楼为清代重建,为防雷击和火灾,采用全砖石无梁拱券式结构。其灰墙黑瓦的“外貌”与鼓楼形成了鲜明的色彩反衬。钟楼通高47.9米,重檐歇山顶,黑琉璃瓦、绿琉璃剪边,登楼台阶共75级。内部结构将天井、声道及传声融为一体,强调了共鸣、扩音和传声的功能,这种设计在中国钟鼓楼建筑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钟、鼓敲击方法为“紧十八、慢十八、不紧不慢又十八”,反复两遍,共计108响。古代以五日为一候,积六候为月,故一年有七十二候,与十二月、二十四节气相加,合为108,象征着一年轮回,天长地久。
京城的“暮鼓晨钟”是怎样敲击出“北京时间”的?中国传统计时以“时辰”为单位,从“时辰”到“小时”,“北京时间”发生了哪些变化?北京钟鼓楼如何探索文物建筑活化利用新模式?北京市钟鼓楼文物保管所所长李荫心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对此进行深度解析。
金子招牌和金字招牌作为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城市轴线之一,全长7.8公里的北京中轴线有“北京老城的灵魂和脊梁”之称。这条轴线最北端,矗立着两座古老建筑——钟楼和鼓楼,它曾“暮鼓晨钟”响彻数百年,为古都报送“北京时间”。
说到“小时”计时方式,当是西方的钟表传入中国后开始。中国古代使用十二时辰计时方法,一个时辰相当于现代的两个小时。当时有人把一个时辰叫做“大时”,把一个钟点叫做“小时”。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以及钟表的普及,“大时”一词逐渐消失,中国计时系统逐渐成为24小时制,与世界通行做法衔接,“小时”一直沿用至今。
北京钟楼、鼓楼的运行遵行“司时仪器计时,更鼓依时定更,大钟依更报时”的模式。从元代到清代,北京钟鼓楼分别采用过碑漏、铜刻漏、时辰香计时等计时仪器计量着古老北京城的“北京时间”。
李荫心:在时代的更替中,钟鼓楼的报时功能早已被其他报时工具替代,作为遗迹则依然立于北京中轴线最北端,成为历史的见证者。
作为中国古代计时器之一,碑漏现已失传。如今在北京鼓楼看到的碑漏,是依据文献记载仿制,高2.2米、宽1.4米,设若干个金属球,每个金属球沿碑漏内铜管下行至击铙用时为24秒,36个金属球需用14.4分钟(一古刻)。以此类推,3600个金属球滚动完毕正好为24小时。
北京钟鼓楼的南北布局,不仅体现了其作为城市计时、报时及报警作用建筑的实用功能,也是皇权和时间管理权力的象征,同时还是古代中国文化信仰和对宇宙理解的观照。比如,鼓楼初名“齐政楼”,取“金、木、水、火、土、日、月”等“七政”之意。根据古籍记载,“七政”是日月星辰等天象的规矩与法度。人间帝王仰观天象,效法天道,将其作为治理国家事务的政治准则,所以称为“政”。
北京钟鼓楼始建于公元1272年,是元、明、清三代北京的报时中心,在历史上屡建屡毁,屡毁屡建。今天,我们可以看到,北京钟鼓楼位于北京中轴线最北端,钟楼在北、鼓楼在南,两楼在一条笔直的直线上。
以碑漏为例,《元史》记载北京鼓楼的碑漏“以木为之,其形如碑,故名碑漏,内设曲筒,铸铜为丸,自碑首转行而下,鸣铙以为节”,即它的外观像是一块碑,用木头制成;内部设置自上而下呈“之”字形连接的铜管;碑首上端设投球孔和一个可以储存若干铜制小球的储球筒。
现存鼓楼为明代建筑,在清代进行过修缮。通高46.7米,三重檐歇山顶,灰瓦、绿琉璃剪边,是一座以砖木结构为主的建筑,分为上下两层,登楼台阶共69级。
...TA已推荐 363 款游戏
游戏版本 V3.8.1 | 大小 92.61M |
系统要求 安卓9.6 | 更新时间 2024-11-24 08:03:49 |
语言 中文 | 开发商 |
适龄范围 12+ |
修复bug
我的总结几点:
1.一个结婚3次女人的忠告
2.非升即走,下一步怎么走?
3.有了“共富田”,村民能不能当“甩手掌柜”?
4.6G,“6”在哪儿
5.“稍息立正敬礼!”小学来了“兵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