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儿科医生,我平时的工作中经常接触到重症血液病患儿,明白血液病患者的痛苦和造血干细胞捐献的重要性。我希望通过亲身经历告诉公众,捐献造血干细胞不会影响身体健康,却能挽救一个生命、挽救一个家庭,也希望有更多的健康适龄人士加入志愿捐献行列。”戴振源说。
据介绍,2001年8月,广东省实现第1例非亲缘造血干细胞捐献,2020年12月实现第1000例捐献,2024年6月实现第2000例捐献。每千例捐献速度不断加快,从工作启动之初的“20年捐献1000例”发展到如今的“3年半捐献1000例”,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志愿捐献行列。近年来,青年群体成为捐献者的主力军,这反映了年轻一代对于社会公益和医疗捐献的积极态度。与此同时,随着经验的积累和流程的标准化,捐献流程变得更加高效和规范。
李强对更好发挥参事、馆员的作用提出希望。一是当好“智囊团”。当前无论是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还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都有很多难题需要破解。希望参事、馆员紧紧围绕党中央决策部署,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多了解经济运行实际情况,及时反映群众急难愁盼,为做好政府工作积极建言献策。二是打好“文化牌”。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不仅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而且蕴含着应对当前挑战、创造美好未来的重要智慧。希望参事、馆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定文化自信,赓续中华文脉,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当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文化精品的创造者、文明交流互鉴的推动者,为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作出更大贡献。三是搭好“连心桥”。我国正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这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海内外中华儿女和衷共济、群策群力。参事、馆员联系广泛、影响力强,希望大家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广交各界朋友、广泛凝聚共识,带动更多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汇聚起推动发展的磅礴力量。
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中华骨髓库)已经加入世界骨髓库,这意味着中国的捐献者可以为全球的患者提供帮助,同时也能从国际资料库中寻找匹配的供者。新华社北京6月26日电 6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向新聘任的国务院参事刘实、常继乐、李卓彬、尹中立、卢琦、张平、刘卫东和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孙晓云、张平、赵汀阳、荣新江、万建中颁发聘书。
颁发聘书后,李强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参事、馆员十分关心、寄予厚望。今年是政府参事制度创立75周年、文史馆员制度创立73周年。70多年来,广大参事、馆员发挥独特作用,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AI智库决策平台中新网广州6月26日电 (记者 蔡敏婕)广东三名志愿者26日捐献造血干细胞,分别救助三位白血病患者。广东省红十字会26日表示,广东省非亲缘造血干细胞捐献总数在内地率先突破2000例。
造血干细胞是一类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它们是所有血细胞和免疫细胞的起源。造血干细胞在医学上有着重要的应用,尤其是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用于治疗恶性血液病、部分恶性肿瘤、部分遗传性疾病等。通过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可以恢复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从而控制或治愈疾病。
第2000例捐献者戴振源是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一名儿科医生,2022年9月报名加入中华骨髓库。2024年4月,经检索,他与一名白血病患者HLA(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相合。通过供患高分辨配型,健康体检等一系列程序,6月26日他为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