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上海市博物馆在地贡献度蓝皮书》的分析,“教育”是博物馆的首要目的和功能,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也正是“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目前,上海市博物馆与中小学教育结合事业大发展,并于全国领先。当然,从51.52%的本地馆校合作率来看,文教结合工作还大有空间。
此外,上海城市课堂教育联盟成员单位也将逐步完善和升级适合青少年观展的内容与活动体系,联合策划、研发和实施各类教育产品和服务,涵盖参观讲座、研学课程、项目化学习、志愿者活动、主题类赛事等多种形式,以丰富青少年和公众的学习体验。
威九国际威尼斯视频博物馆越来越成为城市软实力乃至综合实力提升的“新引擎”。2024年6月27日,《上海市博物馆在地贡献度蓝皮书(2023年)》首发仪式于上海报业集团融媒创新空间举行。由上海报业集团新闻报社牵头发起的上海城市课堂教育联盟也宣告正式成立。
《上海市博物馆在地贡献度蓝皮书(2023年)》通过第三方评估视角,既聚焦专业化和国际化维度,又用事实和数据说话,具体则通过近50个跨界指标如每万人口拥有的博物馆出入境展览数量、博物馆内人均消费占全市人均文娱消费的比率、博物馆IP授权收入占全市博物馆自营收入的比率等进行分析,据此得出文博场馆“惠民生、扩消费、促入境”等8大研究结论,如博物馆与高知年轻人“双向奔赴”、特展引领全城文旅消费新热潮、博物馆助力“文化出海”战略践行等,为业界、政府、公众等各方决策提供了科学、合理、有效依据。
指导单位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向义海,主办单位复旦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陈志敏,上海报业集团副社长丁波,东浩兰生(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倪瑾出席仪式并发表讲话。全市各区文旅、文物主管部门领导和50余家文博场馆嘉宾,以及来自高校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共同参加了仪式。
平台运营将紧扣首创性、引领性、开放性要义,并紧密结合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推动力,围绕全市、全国乃至全球的文博人才队伍、智库建设、国际传播、智能媒体等关键性议题进行研究继而促进多方共同发展。而《上海市博物馆在地贡献度蓝皮书》发布也将成为本市文旅系统的惯例性工作,并伴有中英文双语接续出版,以促使“上海智慧”“上海方案”等辐射至更多境内外博物馆和城市,继而达求馆-城互利共生。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自2018年启动博物馆与城市协同发展等相关研究,主持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博物馆在地贡献度评价的城市软实力提升研究》、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专项课题《博物馆在地贡献度评价体系构建及对上海软实力提升的对策研究》等。
“博物馆在地贡献度”指代博物馆助力所在城市的软实力提升和硬实力增强,构成了对城市综合实力的短、中、长期影响力。目前,国内外尚未形成集体评估博物馆在地贡献度的惯例,更无相关评价体系构建。2021年5月,九部委《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建立健全绩效考评、专业评价和第三方评估相结合的博物馆考评监督机制。加强评估结果运用。”
在此背景下,上海报业集团新闻晨报教育发展中心携手本市多家文博场馆共同建立上海城市课堂教育联盟,将致力于推动馆校双方资源共享,促进场馆与学校之间的深度合作。此举将不仅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也为校外教育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和平台,促进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培养青少年和公众的文化自信和创新能力。
此次首发仪式上,复旦文博系和上海世博网络同步开启了“文博数据治理研究平台”,旨在打造跨学科、跨领域新舞台,通过一系列产品和服务输出,为业界以及政府决策提供精准依据,甚至为公众的文旅遴选提供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