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鼓岭故事”就始于加德纳太太对鼓岭的寻找,在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的帮助下,加德纳太太最终找到鼓岭,完成了丈夫重回儿时故乡的心愿。
鼓岭也是外侨重要的工作和社交场所。在闽六大差会(基督教新教开展宣教活动的组织)的不少决策在鼓岭做出,如福州协和医院的设立;许多单身外侨在鼓岭找到伴侣、完成人生大事,如福益华医生(Dr. Edward Bliss)、柯志仁(H. R. Caldwell)等人;鼓岭医馆(Kuliang Sanatorium)更见证了一批外侨子女的出生,他们视鼓岭和福州为故乡。这些共同孕育了动人的“鼓岭故事”。
“鼓岭家·谱”刚上线,我们就从许多外侨家族的照片中找到了“熟人”,并将他们联系在一起。例如,从加德纳家族的相册中,找到了柏龄威家族相册里的人物;在安毓明(Bertha Allen)校长的照片中,找到了年轻时的穆蔼仁。当我们把消息告诉穆言灵夫妇时,他们都很激动:此前他们从未见过清晰的穆蔼仁在洋口教书时的照片。
这个平台也帮我找到了自己家族的故事。两个月前,系统从耶鲁大学的一组照片中,认出了我的外婆。她当时随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内迁南平,并在那里完成了学业。我的母亲和她的兄弟姐妹,也从未见过这张照片。
其中,穆蔼仁在日寇入侵的背景下,冒险来到顺昌洋口,在内迁的英华中学执教;他还加入飞虎队、参与抗战,坚定站在中国人民一边。最令人感动的是,他在耄耋之年重回福建执教,并选择去世后将骨灰归于闽江。尽管穆蔼仁和妻儿只在鼓岭度过一个夏天,但其家族与中国的缘分延续了一个世纪。
长远来看,一方面,需要继续保护鼓岭的物质遗产,提升整体风貌和环境品质;另一方面,要继续挖掘历史故事,并将这些信息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文旅体验项目。只有通过创意设计,将历史片段转化为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内容,“鼓岭故事”的讲述才会有生命力。
林轶南:鼓岭旧名“古岭”,原有郭、梁等十几个姓氏的村民在此居住。1885年夏天,美国传教士吴思明(S. F. Woodin)前往连江,途经鼓岭,发现此处气候凉爽,便向村民租赁了几个房间用于避暑,由此拉开了鼓岭作为近代避暑地的序幕。
鼓岭历史建筑展示馆原为磨坊,展现了鼓岭的“发现”及外侨租地、签约、建房的全过程,辅以大量历史照片、地契和实物。华东理工大学古厝活化实验室的同学还制作了其中5幢历史建筑的3D打印模型。
由此及彼,平等和相互尊重,正是“鼓岭故事”的底色。制度、文化和语言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但只要相互尊重和彼此理解,差异便不会成为鸿沟。更重要的是,只有这样,友谊才能超越时间,一代代传承下去。
百年前,在鼓岭度假的西方商人、传教士、领事人员,与当地村民结下深厚友谊,留下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也让鼓岭成为中西交融、生机勃勃的国际社区。鼓岭国际社区是如何形成的?留下哪些中外友好交流记忆?华东理工大学艺术学院景观规划设计系系主任林轶南日前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予以诠释。
6月22日,鼓岭·家族故事展示馆、鼓岭历史建筑展示馆开馆。鼓岭·家族故事展示馆以“实物+场景+讲故事”为思路,不少展品来自外侨后代捐赠,通过互动、投影、沉浸式体验等展现8个鼓岭外侨家族的故事。
“鼓岭家·谱”系统存储的数据在一年内“膨胀”了9倍。目前,数据库已录入15000多张人脸、涵盖近8700个人物信息。通过对接美国国家档案馆等开放数据源,系统囊括了1949年以前来过福州的美国传教士和商人的影像。
林轶南,华东理工大学艺术学院景观规划设计系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注册城乡规划师。毕业于同济大学景观学系,工学博士;墨尔本大学景观系访问学者。主要从事文化遗产保护与更新、旅游规划、景观规划设计方面的研究和实践。
百富策略彩金论坛6月24日,2024“鼓岭缘”中美青年交流周在福建福州开幕。日前,一群曾在鼓岭生活过的美国友人后代、研究鼓岭文化的专家学者等“鼓岭之友”,重聚福州,再登鼓岭,寻找百年前的历史记忆,追寻当年中美民间友谊故事。
“鼓岭故事”既是中国故事,也是美国故事,我们将继续帮助外侨后代找到祖先的痕迹,让“鼓岭,再次联结中美与世界”。(完)
林轶南:在鼓岭·家族故事展示馆里,我特地选择了一件福益华医生家族保存的相册的封面。它以福州著名的漆器工艺制成,其上有一副对联:“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耶稣曰尔欲人如是施诸己亦必如是施诸人”,分别来自《论语》和《圣经》。儒耶两道的哲理和智慧,殊途同归。
中新社记者:近年来,您带领团队研发了“鼓岭家·谱”平台,取得哪些进展?如何续写“鼓岭缘”,为中美乃至中外友好交流合作增添积极因素?
鼓岭解决了外侨躲避暑热的“刚需”。福州夏季的高温和潮湿,令习惯温带气候的外国人苦不堪言,更威胁产妇和新生儿安全。外侨首先找到了位于闽江口的川石岛,但距市区太远、交通不便。而鼓岭夏季温度较川石岛更低,又毗邻城区,物资运送便利,交通便捷,因此迅速发展为东南沿海远近闻名的避暑地。
林轶南:在帮助外侨寻根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外国友人不只关心祖辈的住处,更关心能不能找到当年的朋友或后代。因此,我们在2022年开发了“鼓岭家·谱”平台,专注于对历史照片中人物影像的识别。去年首届“鼓岭缘”中美民间友好论坛期间,我们发布了这套系统。
无独有偶,穆彼得、穆言灵夫妇也是为了寻找穆蔼仁先生曾购置的石厝“Skye”(以穆蔼仁祖籍地、位于苏格兰的斯凯岛命名)的旧址,在2015年登上鼓岭。穆言灵深深爱上鼓岭,并与我一起组建了研究团队,帮助其他家族后人寻找他们的“鼓岭故事”。我们厘清了鼓岭所有外侨别墅的分布与归属,帮助毕乐华、迪恩·柏龄和林恩·柏龄等家族后代找到了回忆。但穆家自己的别墅旧址,一找就是7年。直到去年夏天,我们才在鼓岭本地村民郭庆的帮助下找到当年的184号别墅遗址,并最终确认那就是穆蔼仁留下照片的“Skye”。我和穆言灵因鼓岭结缘,成为工作上的搭档和生活中的好友,我想这正是“鼓岭故事”的延续。
鼓岭历史建筑的活化利用,遵循了“渐进式微更新”的原则,不搞大拆大建。我带领华东理工大学古厝活化实验室的同学们组成研究团队,先后完成加德纳展示馆、万国公益社、鼓岭邮局、富家别墅的策展和史料提供,并撰写了历史建筑的解说牌;万国公益社曾是鼓岭社区的中心,如今已辟为展馆,讲述“鼓岭故事”的来龙去脉;富家别墅则辟为“山居生活博物馆”,陈列当年外侨避暑时的各种用具。
林轶南:鼓岭的历史格局比较完整,半数以上的历史道路得以留存。公共建筑和设施方面,万国公益社、公共网球场、鼓岭游泳池、鼓岭医馆(宜夏别墅)等都得到了妥善保护;居住建筑方面,柏龄威别墅、力家别墅(古堡别墅)、徐家别墅(加德纳展示馆)、富家别墅(山居生活博物馆)、郑家别墅、恒约翰别墅等也都得到了活化利用。
林轶南:百年间,鼓岭国际社区留下了中外友好交流的许多珍贵记忆。以福益华、蒲天寿、兰马利亚等为代表的医生群体救死扶伤,推动了福建现代医学的发展;以柏龄威、柯志仁、蔼树棠、程吕底亚、穆蔼仁等为代表的教师群体,创办协和职业、闽清天儒、华南女院等名校,与中国同事一起为福建教育事业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