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com体育11月4日下午至5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湖北省孝感市、咸宁市考察。在咸宁市,总书记考察了嘉鱼县潘家湾镇蔬菜长廊和四邑村,了解当地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等情况。
着眼科技前沿,研究关注学科交叉的新问题。学科的分类,是为了知识的更快传递、更多利用和更好创新。历史上伟大的科学家往往善于综合运用跨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思考问题。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前沿引领技术的产生、现代工程技术问题的解决、颠覆性技术的创新发展都要在不同学科知识、方法彼此交叉和相互融合的过程中推进。中国自古就有“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的古训。交流与合作是知识创新的金钥匙。广大科研工作者要大胆突破学科壁垒,主动关注学科边缘,积极参与学科交叉,在新方向新领域新赛道新战场,提出新问题,破解新难题,取得新成就。
“靠海吃海”,福建东山县深耕海洋牧场;经过70多年培育发展,甘肃天水花牛苹果品牌越来越响亮;甘蔗也能“榨”出更大价值,广西来宾打造糖业循环经济产业链……发挥地域优势,越来越多特色产业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要善于分析新的市场环境、新的技术条件,用好新的营销手段,打开视野来用好当地资源”“要跳出本地看本地,打造为广大消费者所认可、能形成竞争优势的特色”,总书记的谆谆话语,为乡村产业振兴指明发展方向。
从2017年乡村振兴战略首次提出,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调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再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健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对乡村振兴的谋划和部署,一步一个脚印,步步走向深入。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而艰巨的工程。上个月在福建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曾感慨地说,新时代新征程农村一定会有更加光明的前景,农民会有更加火热的生活。话语里是寄望,也是对乡村全面振兴扎实推进的坚定信心。
弘扬科学家精神,关注学术研究的真问题。真问题的“真”,一般来讲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真实,即问题与客观情况相符合,有真实存在的意思;二是指真正,即问题与社会需要相吻合,有价值贡献的意味。在科学研究中,判断研究的问题是不是真问题要把握以下两点:一要看这个研究问题的客观真实性,即要辩证地审视这个问题是否真实存在;二要看这个研究对经济社会发展是否有价值、有意义,即从国家繁荣富强、人类文明进步的视角审视研究的价值意义。作为新时代的科技工作者,要弘扬科学家精神,践行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真精神,坚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身体力行“涵养风清气正的科研环境,培育严谨求是的科学文化”,让学术道德和科学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拓展科技新发展的学术生涯中研究真问题、推出真成果。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发挥先进科技的力量。未来,更要在独创独有上下苦功夫、真功夫,始终发扬敢为人先、不畏挫折的精神,坚持推动科技创新,以敢于挑战、敢于超越、大胆质疑的勇气,以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坚持,瞄准世界一流,引领科技发展潮流。
去年4月,在广东茂名高州市根子镇柏桥村的荔枝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条重要途径”,要求“把荔枝特色产业和特色文化旅游发展得更好”。
“没有农业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富强,没有农民安居乐业,国家现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一次次深入乡村察民情、聊产业、话振兴,习近平总书记着眼的正是走好中国式现代化的乡村振兴之路。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合肥滨湖科学城考察时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技要打头阵。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新论断新要求,为实现科技强国奋斗目标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身处科技强国建设的潮头浪尖,科技工作者要自觉弘扬科学家精神,聚焦国家发展战略需求,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着眼产业创新的关键技术,开展学术创新研究,让科技成果转化赢在科学研究的“起跑线”。
9月在甘肃天水,入果林、问果农,强调“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振兴”;10月在福建漳州,看渔获、问收成,叮嘱“乡村振兴还是要发扬优势,做好‘海’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