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迈入“60+”的李珏身材纤细,在她的衣橱里没有所谓的老年服装,大多数是简约经典又舒适的单品,没有明显的年龄感。“我不喜欢漫无目的地逛商场,也不太会轻易尝试没有穿过的品牌。”她说,常去的几家品牌店都有不错的购物体验,喝一杯咖啡,试几件新衣,有时候还会安排一些做手工的活动。
上海是我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也是我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大型城市。根据上海市卫健委披露数据显示,到2022年12月31日为止,全上海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553.66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36.8%。未来十年,随着以60后、70后为代表的“新老人”步入退休和老年阶段,老年消费市场孕育着更大的增长空间。
网络赌博app下载从前滩太古里、天安千树到鸿寿坊,近年来,购物中心已经成为上海时髦阿姨爷叔的组团打卡地。他们知道哪里新开了网红商场,也知道在哪个角度拍照好看,但走走逛逛之余,也会有这样的抱怨:太贵了,看不懂,没什么我们老年人可买的东西。当一座座购物中心拔地而起,一家家老牌商场更迭变换,上海的消费供给愈发丰富。但与此同时,几乎所有的商场都在想着如何抓住年轻消费力,而以中老年消费为主导的“银发经济”却被忽视了。
商场的硬件配套也处处彰显着适老化理念,在G.G Mall中,有180米的防滑健身步道、重量更轻的购物车、供人休息的皮质沙发等设施,各种标识也都清晰醒目,以照顾视力不好的老人。从业态来看,不仅有少糖少油的食物等日常必需品,还有护膝、徒步手杖、按摩器等需要在特定商店购买的商品。同时专为老年人设置了健身房,并提供百余种关于围棋、跳舞、瑜珈、戏剧、料理、摄影、手工艺学习的体验活动。
说起购物中心,马叔叔坦言“最多是聚餐”。“徐汇日月光里的餐厅蛮多的,有两家本帮菜、江浙菜我们经常去,人均消费80元左右。还有就是在地下的虹口糕团厂买点孙子喜欢的条头糕,或者带他去书店。”
阿迪达斯的T恤、耐克的鞋子,再配一件口袋多多的摄影马甲,73岁的马蒋荣骑着小牛助动车而来,和海岸君约在了徐汇日月光中心。
精致的上海“大姐姐”爱逛商场吗?能买到自己心仪的商品,获得满意的服务吗?李珏告诉海岸君,因为家住上海体育馆附近,日常会就近到徐家汇商圈消费,而买衣服基本只去自己熟悉的品牌,找认识的销售员。
“如果是好朋友聚会,一般选在港汇恒隆广场,我们都很喜欢6楼的美心·翠园、叶马·1977等几家餐厅。我还喜欢买Ole’超市的面包,也会去美罗城地下一层买芝士蛋糕,吃日式炸猪排,几十块钱就能打卡网红店。如果要去看望父母,就到汇联商场买一些哈尔滨食品厂的点心,那里还有各种熟食、蜜饯,品种比较齐全。”
“吃的部分,我们大部分小菜是在超市、菜店买的,我现在尤为喜欢盒马奥莱。”他说,一方面是价格实惠,遇上折上折,绿叶菜只要1元/份,另一方面是花色品种多,有许多以前没吃过的东西,比方说日式风味的牛肉寿喜烧、糯叽叽的三色团子,还有牛排,“阿拉现在也要尝尝鲜”。
“现在老年人的退休金都不少,日常开销绰绰有余。即便是我88岁的老父亲,也喜欢从购物中获得乐趣。”李珏告诉海岸君,父亲的消费理念和自己一样,那就是“不将就”。“网上买的电风扇高度不满意,他会下单再买一只。每周还会点一两次外卖,老两口自己换换口味,图的就是一个惬意。”
衣服鞋子去哪里买呢?他说,自己不太翻行头,太太的衣服则大多在光大会展中心的展销会,或常去的几家小店里买。“商场里的衣服动不动上千,除了运动装,就是潮牌、淑女范儿,款式也不合适。我们老年人还是要讲性价比的,几百元一件衣服比较实惠。”
马蒋荣也觉得多办活动很有必要。“徐汇日月光中心有一家KTV,上午10点到下午4点的时段,100元可以唱6小时,很多老年人都来预定包房聚会。为什么这么火爆?因为老年人也需要社交,但现在除了吃吃饭、唱唱歌,没什么适合我们玩的,总不能天天在外旅游。”因此他也建议商场多策划一些符合老年人需求的活动,比方说能引起共鸣的老物件展览,适合老年人购买的老字号展销等等。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在银发经济较为成熟的日本,就有已经完成“适老化”升级的购物中心可供参考。堪称“老年人的迪士尼”的永旺G.G Mall,在2013年对其商场进行改造,主打“一切根据老年人的需求来”。首先把商场1F的营业时间根据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定在了早上7点,还专门设置了“早鸟折扣”,将早上7-9点定为折扣时间。
“除了运动装,适合老年人身材的衣服有点少”、“商场标识的字太小了,容易迷路”、“没什么老年人能参加的活动”……日前,海岸君跟着两位“60+”“70+”的叔叔阿姨一起逛商场,倾听活力老人们的消费观,调查有哪些未被看见与重视的银发需求。
两位老人都提到的一个短板,则是商场普遍缺少面向老年人的活动。“艺术展演、手工制作、趣味集市……商场里的活动不是面向亲子家庭,就是提供给年轻白领,为什么不给我们老年人策划一些?”李珏说,老年大学要“秒杀”学位,可见“老有所学”是刚需,如果家门口的商场能开设一些老年课堂,收取合适的学费,教老人们烹饪、烘焙、编织、养花以及开设读书会等等,想必会有很多老年人来报名。
无论是“60+”的李珏,还是“70+”的马蒋荣,乃至于一批“80+”的爷爷奶奶,都是经济实力不错、消费意愿高、心态年轻的老年人,属于消费市场上不可忽视的新群体。他们消费热情高涨、消费场景多元——爱旅游、会摄影、能跳舞、对各类互联网新潮应用也不陌生,但仍有很多消费需求没有得到充分的满足。
“中老年人和年轻人的作息不同,商场完全可以拿出上午的闲暇时间,专门举办一些适合老年人的活动,同时也能为商家引流。等到年轻人下班或者是周末,再为他们安排其他潮流活动、夜间派对,岂不是两全其美?”爱吃Brunch的她进一步建议,商家可以做老年人的Brunch、午餐、下午茶生意,推出性价比较高的自助形式,让老人能在美美的环境中聚餐会友拍美照。
退休前,马叔叔是一家国有化工厂的经理,退休后除了照顾家庭,最喜欢的事就是旅游,还常常写文章记录生活。“你问我平时消费什么,我想了想,以吃为主,还有就是旅游。”坐在徐汇日月光中心的休闲区,马叔叔给海岸君算起了消费账。
业内人士表示,中老年消费者和年轻消费者并非处于对立面。购物中心作为一个容纳各个年龄段消费者的商业综合体,可以通过对空间的调整、品牌的组合,来满足各方需求。关键是尊重并了解中老年人对实用性与性价比的追求,提供他们打发时间的活动内容、与朋友聊天的休闲场所,最终打造出一个跨代际的、有人情味的生活空间。为什么要这么做?不仅仅是为了生意,而是因为我们所有人终将老去。
谈到硬件,他还有一些亲身感受。“我喜欢喝茶,去哪里都会带着一个保温杯,相信很多老年人都有这个习惯。有些商场里能找到热水机,方便消费者取用,有些就没有。”此外,老年人上厕所时很需要能够“搭把手”的扶手,这在无障碍卫生间或无障碍厕位已成标配,但普通厕位普遍缺少。如果是一家对老年人友好的商场,最好每个厕位都安装上扶手。
为什么商场不重视老年消费者的需求?“尽管中老年人群是线下实体购物中心的重要消费力量,但商业从业者对他们仍有误解,认为老年人的消费能力有限,或者说只逛不买。另一方面,市场上的优质老年用品品牌也很少,即便商场想要朝着银发商业空间转型,也面临着招商难、产品选择少等阻碍。”该人士表示,当下老年人的一些消费需求在电商平台上消化了, 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产品同质化程度高、价廉物不美等问题,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商业其实更受老年人信任。
“我家住在徐汇区宾阳路上,周边购物蛮方便的。平时和老婆一起买小菜,会去桂林路上的沃尔玛、康健路上的盒马生鲜奥莱,附近还有好几家钱大妈。和老同事、老同学聚餐,就会选在徐汇日月光中心,骑车过来只要几分钟。”
“今天和你见面,我穿了件新衣服。这件黑色小外套是昨天刚买的,里面配的衬衫,是去年过生日时在之禾买的。”今年61岁的李珏退休前是一家大型餐饮企业的市场总监,爱美食、懂生活,常常组织好友间的读书会,也是一本行业杂志的美食专栏作家。
但走在申城的各大商场,我们能够找到专卖男女装的楼层,也有开着游乐场、卖着玩具童装的亲子楼层,就是没有专为老年人服务的适老专区。业内人士表示,即便很多商业体在前期调研时发现了周边社区的老年群体比例较高,但在用户画像上却简单归入到家庭亲子客群中,忽略了老年群体作为独立个体,自身的确切需求。
走在徐汇日月光中心,马叔叔觉得可逛的地方并不多。“我本人喜欢旅游,平时也会打打太极,但这里似乎买不到登山杖、太极服、护腿这类产品。”坐着电梯往上,他又提了一个建议,希望商场里的标识字体再大一点,指向更清晰一点。“现在的购物中心越开越大,有时候转了一大圈,还是没找到想去的地方,希望能有更多对老年人友好的指路标志。”
除了商品供给,购物中心作为融合娱乐与社交的线下场所,近年来不断创新模式,引入了剧本杀、手工坊、美术馆、话剧场、亲子乐园等多种业态,但却无一例外地适合年轻消费者和亲子家庭来体验,极少为中老年人群带来合适的项目。“家、公园、超市,很多老年人的生活就是三点一线,偶尔到商场吃个饭、唱个歌,和老朋友聚聚会。但他们其实有旺盛的社交需求,有打发不掉的充足时间,需要有合适载体来消化。如果购物中心能够拿出空间和内容,承接这方面的需求,是一件双赢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