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张张面孔里,甚至能够看到前人对后人的期许和关爱。为什么西方人讲究个性、张扬自我,中国人崇尚集体文化,要“子子孙孙永宝用之”?翁淮南认为,这体现的是老祖宗的固执——中国人的价值观不是为了自己活着,都是为了子子孙孙。距今6000多年的仰韶文化陕西临潼姜寨遗址,中心广场周围分布5组建筑群,所有房屋的门均朝向广场,体现了一种凝聚和内向式的聚落格局。马家窑文化青海大通上孙家寨墓地出土的距今5000多年舞蹈纹彩陶盆,三组舞人手拉手绕盆一周形成圆圈,并能依稀看见人面孔的快乐轮廓。它们的共性是同心圆式的文化聚焦,而非西方个性张扬式的文化散焦。
而在《四千年前的“酷小伙”》中,那个少年留着短发,有着耳洞,打着鼻钉,脖子下面系着黑色三角形丝绸巾,身着紫红网格纹短上衣、下身着网格长裤裙,双脚上穿着长筒鞋,双手插兜,这打扮放到现在也是又酷又帅,足够时尚。
在单条时长不足5分钟的短视频《了不起的“美少年”》里,翁淮南从出土于河北唐县的“手捧书卷的江南少年”形象的陆羽瓷像,讲到了中国人喝茶的历史,更讲到了陆羽像出现在华北的燕山脚下,背后反映的是辽和宋通过谈判签下“澶渊之盟”,宋用茶叶等物质换取了和平,以及“澶渊之盟”后宋、辽茶叶贸易之繁荣,以及最终茶文化成为中华民族代表性的精神标识。他指出,茶为中华民族注入了伟大理性,促进了中华民族在大江南北的大融合。
极速赛车人工计划从《了不起的“美少年”》,到《四千年前的“酷小伙”》,中国国家博物馆图书资料部主任翁淮南今年儿童节期间通过央视《百家说故事》系列节目“可爱的面孔”,向大众讲述古代经典文物上的可爱“中国面孔”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故事。
他指出,有些国际舆论场上对我们有一些固有印象。但我们其实不是这样的,中国龙也不是西方语境下带着邪恶文化标签的dragon(英文“龙”),我们要破除这种形象符号。所以,他想拿一些文物中的中国面孔来给大家看看,5000年的小姐姐、4000年的小帅哥长什么样,我们的老祖宗究竟是什么样的。
翁淮南介绍,“可爱的面孔”系列节目目前已经录制了6期短视频,除了这两天已经播出的《了不起的“美少年”》《四千年前的“酷小伙”》《一位东汉老人的说唱秀》外,后续还将讲到 “驿使图中的‘快递小哥’”、“漂亮‘小姐姐’五千岁”等内容。
其中,《一位东汉老人的说唱秀》要讲的是,出土于四川成都的汉代击鼓说唱俑。很多人在历史课本、书籍中看过汉代击鼓说唱俑,但翁淮南却从中发掘了一些精彩的细节与史实。
翁淮南介绍,“快递小哥”的脸上并没有没有画嘴巴,这是因为邮政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通信方式。有学者推测,不画嘴巴是古人故意为之,想表达的是古代邮政的保密性和安全性。而且,画中的“快递小哥”或许正是从古丝路驿站悬泉置,骑马去长安。它再现了离现在1600多年前中国邮政的情形,也被认为是中国发现最早的古代邮政的形象资料。
翁淮南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一件件文物可以展示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渊源,以及中华民族为什么跟其他民族不一样、我们为什么要走自己的路。
“他脸呈方形,颧骨突出,鼻子扁平,和三千年前的三星堆人有着传承关系……鼻梁上部有一颗秦汉人像少见的痣,样子非常可爱。”翁淮南说,汉代击鼓说唱俑面部表情丰富,不是当权者高傲的狂笑,也不是卑微者的媚笑,而是张扬着的欢快。透过这个说唱俑,我们能读出很多珍贵的历史信息:说唱艺术在汉代已经职业化;陶俑在山崖贵族墓中出现,说明汉代的精英阶层对幽默滑稽文化非常认可;说唱俑反映了汉代高超的陶俑制造工艺;说唱俑的出土和发掘,成为研究我国话本小说萌芽的重要资料。
为了做“可爱的面孔”,翁淮南坚持走遗址、跑博物馆,前后总共拍了10万多张古代文物上的面孔。后来,他和学生从中挑选出了200多件有代表性面孔样本。翁淮南介绍,短视频节目“可爱的面孔”中展示的面孔就选自其中。
翁淮南希望通过讲述古代文物上的可爱“中国面孔”,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让世界感受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我们做这个节目不是为了纯粹讲文物,而是希望通过一件件文物来讲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渊源,以及中华民族为什么跟其他民族不一样、我们为什么要走自己的路。”翁淮南介绍。
又比如,为什么中国人喜欢红色?翁淮南讲了一个发现:目前发现世界最早的彩绘陶就在浙江上山遗址(11000—8500年),彩绘陶的一抹红色随后传播中华大地——中国共产党在浙江嘉兴的红船起航,再到红四军、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我们有了五星红旗。
与此同时,翁淮南表示,他希望通过“可爱的面孔”节目、通过文物中的中国人面孔,来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让世界感受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进而真正“读懂中国”。
在翁淮南看来,人生的意义也在于去寻找意义,参观博物馆能寻找快乐、寻找幸福,找到人生闪亮部分,提高生活质量,让生活充实,生命完美,本质丰富。所以,他特别希望年轻人没事多到博物馆看一看。
他说,在每条只有短短几分钟的短片故事里,他都埋下了很多很有意思的线索,里面体现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征,呈现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就拿关于陆羽的故事来说,6000年前的茶碗跟现在的茶碗没有本质的区别,但透过它能让今人了解到几千年来的变与不变。
五千岁的漂亮“小姐姐”,则是讲出土于甘肃秦安的“花卉纹 人头形 器口 彩陶瓶”。这位五千岁的“小姐姐”留着刘海,短发则具有古代羌人披发样式的特征,耳垂上有耳洞,脸上好似用了化妆品,腹部微微隆起,正是女性处于孕育期的状态。
驿使图中的“快递小哥”,讲的是在甘肃嘉峪关魏晋墓葬群出土的“驿使图 画像砖”中故事。翁淮南说,画砖中,马的四蹄腾空,马尾飘扬,而信使却稳稳地坐在马背上,说明信使业务熟练。从他穿着制服,戴着制式帽子,脸上肥肉随着马奔跑的节奏起伏,看得出他应是拿着“年薪”的专业人员,且当时保障的伙食不错。
“我们常说要讲好中国故事,但这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从理论到理论。”翁淮南说,中华民族是在中华大地上出生长出来的,是在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生长出来的。我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实证了中华民族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然而,对于“为何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这一时代之问,西方很多人习惯于把中国看作西方现代化理论视野中的近现代民族国家,没有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角度来看中国,这样就难以真正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未来。
翁淮南还谈到,现在中国学界很多东西都是以国外中心的,用西方的理论、视角来研究中国,这使得我们在很多领域缺少话语权。他说,中华文明五千年不能让西方来给我们解释,作为国家博物馆的学者,他希望充当好桥梁作用,让文物活起来,让理论能够通过生动的故事讲出来,把中国故事讲好,让世界读懂中国。
翁淮南认为,说唱俑以市井人物和社会生活为焦点,反映底层生活的情趣,呈现民俗风情。从中依稀看到“文景之治”“汉武盛世”“光武中兴”等人民安居乐业的治世局面。在一定意义上讲,“击鼓说唱俑”还可以算是中国说唱艺术的推动者了。
“文物里映照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渊源。”翁淮南说,他希望通过文物来回答,何以为中华民族,我们为什么是今天的样子、我们未来是什么样子。
翁淮南讲到,陆羽的《茶经》诞生在1200多年前,而中国人喝茶的历史之长,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2001年,在浙江跨湖桥遗址曾发掘出一颗距今8000年的“茶树种籽”。有学者提出,这是世界上最早的“茶树种籽”。随后,在浙江田螺山遗址发现了山茶的树根,这是我国境内考古发现的最早的人工种植茶树的遗存。巧合的是,田螺山遗址还出土一件小陶器,有把手,有洒水小嘴,很像今天常用的小茶壶。有学者推测,早在6000年前,浙江田螺山一带的人们已开始用陶器煮茶、喝茶。
“而距今上万年的上山文化,也是在浙江。这说明,在很早的时候,长三角就很发达,现在这些地方依然发达是因为它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翁淮南说。
翁淮南说,他去过多个国家,走遍大江南北,拍了10万多张古代文物上的中国面孔,并最终挑选出约200个面孔样本,后续计划出一本关于“中国面孔”的书,让世界了解真实的中国面孔、了解真实的中国。
翁淮南认为,这个瓶子是集多子、孕育、供给、庇护等特征于一体的女性形象,意味着部落的生殖与繁衍,寄托了人们对于孕育新生命的祝福。这里塑造的“小姐姐”形象带有浓厚的原始宗教祭祀色彩,表达了人们对于生命长久不息的向往。同时,它为我们提供了文化相互交流、融合的物证。
他认为,这体现出,红色是生命之色,是我们的价值观。红色代表阳光、向上的力量,代表了中华民族始终追求向上的特质。很多东西就是文化的自觉,它是根子里的,是跟随人类文明史的发展一点点沉淀下来的,是割裂不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