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市委、市政府制定“8810”行动计划,提出要以高效实施产业链链长制为抓手,加快建设体现南昌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由我担任11条重点产业链的总链长,市政府其他市级领导担任各重点产业链链长,探索推行重点产业链“链长+”“链主+”等工作模式。今年,将主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其次,加快交通装备产业创新发展。围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用好省会科技、资源、产业等方面的核心竞争力,强化科技创新支撑,重点推进南昌航空城重点产业集群建设,联合景德镇市开展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申报;全力打造新能源汽车制造基地,支持新能源汽车在公共领域的推广应用,提升主导优势产业位势。
同时,加快提升运输服务品质。围绕“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美好愿景,推进南昌国际陆港和南昌龙头岗综合码头智能化、信息化建设。持续巩固公交都市、绿色出行创建工作成果,优化南昌都市圈城际公交运营。支持交通与旅游等融合发展的新业态,积极发展冷链物流、快递物流等专业化物流新模式,全力打造南昌“一江两岸”水上观光旅游客运品牌。
澎湃新闻:过去一年,南昌交通迎来大爆发,南昌东站、南昌南站正式开通运行,南昌一举迈进“一城四站”时代。交通对南昌高质量发展具有怎样的战略意义?
三是强化项目支撑。动态完善招商图谱,聚焦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紧盯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央企等龙头企业,大力推进产业链招商、专业招商、资本招商。依托VR产业品牌、中国航空产业大会等重大活动平台,借助龙头企业供应商大会、产业峰会等会展活动,不断强化区域合作,统筹开展一批产销、产用、产融、人才、技术等对接活动,力争引进落地一批“高大上”“链群配”项目。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用好用足各项资源政策和自身平台资源,帮助解决企业困难,推动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
把科创重心转移到创平台、强主体、聚人才上来。新质生产力,核心在创新。南昌将深入实施产业创新能力升级行动,高标准推进未来科学城、瑶湖科学岛等建设,争取更多研发中心、实验室纳入国家、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努力产出重大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成果。加强与G60科创走廊、粤港澳大湾区等地科创合作,在北上广深等创新资源发达地区设立“研发飞地”。扎实推进年营收1亿元以上工业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全覆盖,督促指导年营收3亿元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开展实质性研发活动,推动产学研用有效贯通。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持续落实南昌新“人才10条”,每年吸引10万名以上大学生和技能人才来昌留昌,进一步唱响“天下英雄城·聚天下英才”品牌。
把产业发展聚焦到促转型、调结构、谋布局上来。新质生产力的载体是现代产业。南昌将推动传统产业焕发新生机,推动重点行业推广应用智能绿色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力争今年推动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500个,用2年左右时间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智改数转网联”全覆盖。充分挖掘新兴产业新增量,全力发展电子信息、汽车及装备、航空、新材料、医药健康等产业,“一产一策”“一企一策”推进延链补链强链,打造电子信息、航空等一批跨区域的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力争2026年培育1个3千亿级产业链、1个2千亿级产业链、6个千亿级产业链。积极抢占未来产业新赛道,争取首批未来产业先导试验区建设,加快制定未来产业发展行动计划,重点聚焦未来信息、未来交通、未来能源、未来健康等方向,加快构建“先进技术研发、高端智能制造、前沿场景应用”于一体的未来产业生态体系。
►作为全国唯一一个与长三角、珠三角以及海西经济区相毗邻的省会城市,南昌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发达。交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南昌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交通的有力支撑。
与此同时,坚持“点线面”协同发力,把“链长制”作为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加强资源统筹,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着力构建体现南昌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龙年春节前夕,滕王阁主动缩小收费范围,扩大免费开放区域,北园免费向公众开放,是市委、市政府以更具前瞻性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把握产业规律、布局文旅赛道、开拓新增长点的务实举措。
►下一步,南昌将加快探索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南昌实践,积极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铁路方面,我们将扎实推进昌九高铁建设,争取将昌福(厦)、武咸昌、长昌(九)纳入国家铁路网中长期规划(修编),不断密切与国内重要省会城市和主要经济区的联系。高速公路方面,加快建成西二绕城高速,加快推进昌樟高速二期枫生段扩建工程等项目建设,推动北二绕城、南绕城东延(进贤至南昌县塔城)、洪腾以及南昌至南丰等高速公路开工建设,积极谋划景鄱昌等高速公路项目,加快形成“二环十二射” 高速公路网。水运方面,加快推进赣抚尾闾综合整治工程,统筹推进姚湾综合码头二期、龙头岗综合码头二期工程,谋划实施吊钟水库、潦河水利工程项目,积极申报南昌—九江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城市。航空方面,加快推进昌北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持续完善机场集疏运网络,打造航空、高铁、地铁“零距离换乘”的综合客运枢纽,着力构建“空、铁、公、水”四位一体现代立体交通体系。
过去一年,南昌综合物流枢纽功能不断提升。南昌以昌北航空港为核心的北部“空港”,水陆空联运步伐加快,综合保税区、航空物流园、电商物流中心、冷链物流中心不断打开内外运输窗口,进境水果和冰鲜水产品指定监管场地正式投入运营;以南昌市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为核心,在全省率先创建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成功入选综合型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布局建设名单,开通到荷兰鹿特丹、俄罗斯莫斯科、法国巴黎等8条中欧班列,到越南河内等3条中亚班列,到盐田港、宁波港、广州港等8条铁海联运外贸班列,“南北呼应”“两翼齐飞”的综合物流枢纽正在加速形成。
我们将继续提升服务质量。持续优化文旅服务,加强旅游集散中心和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建设,打造智慧旅游导览体系,推动“互联网+旅游”实现整体跃升。不断连“点”成“线”,推出更多精品文旅线路。根据市场化、品质化需求,开行南昌旅游公交等文旅专线,实现“一线联通”“一站直达”。引导规范经营活动,对标国内一流旅游城市服务标准,开展优秀旅游服务体验城市创建,提升服务质量和守法经营意识。持续开展文旅市场专项整治行动,对“黑车、黑店、黑导、黑旅行社”等“零容忍”“严打击”,打造国内一流的文旅消费环境。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在加快建设高速公路、快速路、跨江大桥、地铁等工程的同时,扎实推进环鄱阳湖旅游公路等项目建设,着力完善停车场、住宿、餐饮、娱乐、购物、接待、如厕等服务设施,不断补齐文旅配套设施硬件和软件短板,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文旅体验,提升全市文旅承载力和服务水平。
今天的南昌,不仅仅是诗意的,更是现代的、奋进的。回望2023年,南昌东站、南昌南站正式开通运行,南昌一举迈进“一城四站”时代;展望2024年,南昌定下GDP增长5.0%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左右的务实目标。踏上全面落实省会引领战略,深入推进“一枢纽四中心”建设的新征程,南昌又将如何大抓落实、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澎湃新闻:滕王阁是南昌的吸金“顶流”景区,春节前夕,滕王阁却主动缩小收费范围,扩大免费开放区域,北园免费向公众开放,这一举措背后有何深层次考量?
万广明:作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滕王阁,是豫章历史文脉所在、城市文化地标所在,既是城市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也是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生动素材。去年以来,爆红于社交平台的滕王阁诵序免票活动,就是弘扬传统文化的一次成功探索。
一是完善产业链链长制运行机制。深入推进“链长+链主”工作模式,建立健全常态化、制度化政企沟通渠道,不断完善“链长统筹协调、链主牵头反馈、部门跟踪落实”的全流程服务体系。探索建立“产业链+链主企业+X(产业基金、创新平台、公共服务平台等)”运作机制,集中资源力量统筹推进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完善平台、技术创新。
过去一年,南昌城市交通网络不断完善。南昌聚力打造畅快便捷的交通路网,在“十纵十横”的基础上优化提出了“十纵十横十联”。S49枫生快速路北段提升改造工程西半幅、昌西大道北延、洪腾高架主线等道路通车。持续打通断头路、畅通微循环,38条道路成功通车,11个“胡子工程”完工销号。全市道路平均车速提升4km/h,实现了取消限号后交通拥堵指数“不升反降”,交通健康指数在全国36个重点城市中位居前列。
打造先进制造业集聚发展中心,是南昌推进“一枢纽四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发展先进制造业,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近年来,南昌聚焦优势产业,集中优势资源,全力打造先进制造业集聚发展中心,全市产业体系加快完善,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发展质量持续提升。
万广明:“链长制”是强化产业链主体责任的重要制度创新。南昌产业链链长工作制实施以来,通过强化项目支撑、实行精准招商、推动集聚发展,高效率“补链”、高水平“延链”、高标准“强链”,电子信息、汽车及装备两条产业链营收规模突破2000亿元,新材料产业链超千亿,其中电子信息产业营业收入从2013年的225.4亿元到2023年的2174.72亿元,实现了近十倍的增长,“串珠成链”效果初步显现。
万广明:去年,面对国内外环境深刻复杂变化以及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南昌坚持项目为先,实干奋进,争分夺秒拼经济,全市经济运行呈现持续恢复、加快向好态势。今年,南昌基于国家重大政策的多重利好,基于引导市场预期、提振发展信心的现实需要,基于全市目前的工作基础,科学务实提出了GDP增长5.0%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左右的预期目标。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围绕打造“面向国际、辐射全国、领先中部、引领江西”的国际生态文化城市、享誉国内的旅游目的地、全省旅游中心城市的目标,推动南昌从“网红”变“长红”。
过去一年,南昌外联大通道不断拓展。南昌深入实施“交通强市”建设,扎实推进机场、高铁、航运、码头等重大工程建设。昌北国际机场三期改扩建项目第一批次工程已启动建设,瑶湖机场向民营飞机开放。杭昌高铁黄昌段、南昌东站、南昌南站正式开通运行,南昌进入“一城四站”时代。赣抚尾闾综合整治“六坝共筑”,中支、北支、南支枢纽已具备运行条件,姚湾综合码头(一期)7个泊位通过验收。
澎湃新闻:南昌提出,2024年GDP增长5.0%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左右。南昌将如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以产业为支撑推动实现上述预期目标?
二是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大力推进创新链产业链实质性融合,围绕南昌优势特色产业领域,深入实施研发投入攻坚行动,加强“卡脖子”协同攻关,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建立“链主”企业培育库,加大对“专精特新”、专业化“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的支持力度,每条重点产业链培育2至3户具有主导力的“链主”型企业,持续带动产业链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提质增效。聚焦产业链的技术路线、应用领域、区域分布等关键环节和优势领域,促进产业集群能级提升,每条产业链重点培育1至2个产业集群,打造电子信息、航空等具备国内一流市场竞争力、产业辐射力和创新活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澎湃新闻:2023年底,南昌出台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8810”行动计划,并推行产业链链长工作制。其中,您担任了哪些重点产业链的链长?2024年,您打算从哪些方面发力推动这些产业链提质升级?
全力打造有全国重要影响力的综合交通枢纽,是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去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目标要求的重要体现,是主动服务和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等国家战略的重要支撑,更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
全国两会之际,全国人大代表,南昌市委副书记、市长万广明,围绕外界关注的一系列话题,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专访,分享南昌文旅发展实践经验,以及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工作打算。
万广明:当前,南昌正全面落实省会引领战略,深入推进“一枢纽四中心”(即打造有全国重要影响力的综合交通枢纽和区域科创中心、金融中心、先进制造业与高品质服务业集聚发展中心)建设。作为全国唯一一个与长三角、珠三角以及海西经济区相毗邻的省会城市,南昌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发达。我们都知道,交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南昌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交通的有力支撑。
近年来,南昌围绕“外联、内通、互融”的发展思路,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加大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2023年,全市公路水路基础设施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43.4亿元,同比增长77.2%,南昌“一枢纽”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首先,加快构建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深入实施城市“东进、南延、西拓、北融、中兴”发展战略,全力推进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航空网、轨道网、水运网、道路网、物流网、信息网六大网络,构建都市圈内1小时、全省设区市2小时、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的综合交通网络,加快形成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今年,我们正在重点谋划和推进一批重大项目。
澎湃新闻:2023年,南昌成为新晋“网红”城市,并入选“中国十大旅游目的地必去城市”。刚过去不久的龙年春节假期,南昌的旅游热度是否延续?
此外,加快提升交通治理效能。围绕提升群众出行满意度,加快推进数字交通建设,积极探索“大数据+”交通安全治理模式。持续推进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创建,打造更多示范标杆项目,引领交通工程质量安全水平整体提升。
万广明:近年来,南昌持续推进“文化强市”“旅游强市”建设,2023年,南昌文旅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旅游人次和收入均创历史新高,全年共接待游客1.9亿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977.79亿元,并入选“中国十大旅游目的地必去城市”。“火热”的背后,是南昌在推动旅游产品创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和服务创优方面持续下实功夫。
万广明: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关于今年的“交通强市”工作,市委、市政府已经作了具体安排,今年我们将全力实施“1688”工程,持续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以“交通强市”建设加速提升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加快打造有全国重要影响力的综合交通枢纽。
易播体育官网下载►2023年,南昌文旅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旅游人次和收入均创历史新高,并入选“中国十大旅游目的地必去城市”。龙年春节假期,南昌旅游持续“火热”,全市共接待游客933.4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3.41亿元。
我们将继续丰富文旅产品。建设更多景区景点,加快海昏侯国遗址公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滕王阁景区北扩、陆军博物馆、洪都工业文化创意园、梅岭云端景区索道、蟠龙峰景区等项目建设,同步加强品类多样的小景点建设,努力打造更多城市新名片、新地标。开发更多文旅产品,围绕美食、运动、电竞、音乐、休闲等元素,拓展多样化、个性化、定制化的文旅产品;大力发展生态、康养、会展、研学、体育、夜间旅游等新业态;持续办好2024年世界青年羽毛球锦标赛、南昌马拉松、烟花晚会、八一广场升旗仪式以及演唱会、音乐会、露营体验等活动,促进“文体旅商”一体融合发展。
把保障措施体现到抓改革、建机制、优环境上来。南昌将持续开展全面深化改革攻坚行动,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纵深推进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统筹推进科技金融、农业农村、社会事业等重点领域改革,全力破解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障碍。完善创新容错纠错机制,建立自主知识产权创新激励机制,健全科研成果转化机制和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充分激发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和数据等生产要素活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扎实开展企业“大走访、大帮扶”活动,强化用水、用电、用气等要素保障,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和经营成本,切实为企业纾困解难、保驾护航。
在南昌的众多景区中,王勃笔下的滕王阁,无疑是绝对的“C位”。然而,2024年伊始,南昌凭借旅游成为新晋“网红”城市后,吸金“顶流”滕王阁却主动缩小收费范围,扩大免费开放区域,北园免费向公众开放。这看似矛盾的举动背后,有何深层次考量?
刚过去不久的龙年春节假期,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南昌重点推出了四大主题90项精品活动及5项保障措施,全力唱响“南昌邀您来过年”欢乐旋律,营造热闹喜庆、快乐祥和的春节氛围。龙年春节假期,南昌旅游持续“火热”,再次交出一份高分答卷,全市共接待游客933.4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3.41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2023年分别增长40.6%、65.4%。
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新质生产力”,深刻阐述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为我们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下一步,南昌将加快探索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南昌实践,积极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实干创造实绩,奋斗赢得未来。我们将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有为的担当,加快推进交通强市建设,以一域之力为全国、全省大局添彩。
一千多年前,“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南昌,不经意间惊艳了途经此地的诗人王勃,从此留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众多千古名句。
一千多年后,南昌再次迎来高光时刻。2023年,南昌文旅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旅游人次和收入均创历史新高,全年共接待游客1.9亿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977.79亿元,并入选“中国十大旅游目的地必去城市”。南昌强势出圈,究竟有何秘诀?
我们将继续讲好南昌故事。深入挖掘文旅资源,全面整合红色、绿色、古色资源,持续提炼城市历史、红色教育、道教文化、书院文化、街巷风情、建筑古迹、民间美食、工业遗产等文旅元素,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包装、统一推介。精心打造文旅IP,继续运营好我市首个文旅城市IP形象“王万金”,多维角度持续擦亮“八一起义”“滕王阁”“海昏侯”“万寿宫”“八大山人”等南昌文旅IP。拓展宣传推广渠道,坚持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同向发力,加强与头部新媒体平台推流合作,制作一批爆款推文和短视频,用年轻人的方式讲好“南昌故事”,不断提升南昌“出圈指数”,让“天下英雄城”“响”誉天下。
滕王阁北扩工程,已纳入2024年南昌市十大民生实事项目。接下来,南昌将加快推进滕王阁景区“还江于民、还岸于民、还景于民”及北扩工程建设,一体推进周边环境提升、配套设施完善、文旅功能健全、消费场景丰富等工作,统筹港口还建、步道联通、景观营造。加快推进滕王阁与周边景区、街区连片发展,打造“滕王阁——万寿宫——绳金塔”核心文旅商圈、城市时尚文旅休闲街区和文旅消费集聚区。同时,把滕王阁景区与大士院特色美食、八一大桥周边拍照打卡点、胜利路步行街、八一广场等城市重要景观串联,形成一条城市漫步精品线路,为市民和游客畅游滕王阁、亲近赣江岸提供更多便利。
►南昌产业链链长工作制实施以来,高效率“补链”、高水平“延链”、高标准“强链”,电子信息、汽车及装备两条产业链营收规模突破2000亿元,新材料产业链超千亿,其中电子信息产业营业收入从2013年的225.4亿元到2023年的2174.72亿元,实现了近十倍的增长,“串珠成链”效果初步显现。
龙年春节前夕,滕王阁主动缩小收费范围,扩大免费开放区域,北园免费向公众开放。这个春节假期,滕王阁旅游区共接待游客97.81万人次,同比增长591%,景区旅游综合收入1538.21万元,同比增长118%,这也充分证明,免费开放滕王阁旅游区北园的方向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