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引导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行、出台延期还本付息政策、推动金融机构减费让利惠企利民……近年来,我国金融系统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真金白银”支持企业渡过难关、转型升级,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效率大幅提升,不断夯实共生共荣的根基。
截至2023年末,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6.5%,“金融活水”滋养绿水青山;本外币涉农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4.9%,“金融活水”润泽“三农”沃土;科技型中小企业本外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1.9%,“金融活水”浇灌创新之花……2023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过126万亿元,同比增长5.2%,其背后是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比上年多3.41万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同比多增1.18万亿元。中国经济的“成绩单”,印证着金融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放水养鱼,才能鱼肥水美。短期看,银行净息差降低会给自身经营带来不小压力,损失一些眼前利益;长远看,这将助力实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倒逼银行业练好内功,推动经济和金融良性循环,让银行业行稳致远、基业长青。
相关数据也充分印证了这一点。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监管指标显示,2023年第四季度银行业净息差环比下降4个基点至1.69%,较2022年同期下降22个基点。受净息差、中间业务收入等多方面因素影响,2023年商业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长3.2%,增速较2022年下降2.2个百分点。与此相对,去年12月,我国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75%,较上年同期低0.22个百分点,持续创有统计以来新低,企业融资成本持续降低。
在近年来存款利率下降的背景下,净息差降低的主要推动力来自贷款利率持续下降,成为银行向实体经济让利的具体体现。净息差是银行净利息收入和全部生息资产的比值。作为商业机构,银行吸收存款需要支付利息成本,发放贷款能够获得利息收入,由此形成的差额成为银行净利润。净息差的降低意味着存款与贷款间利差变“薄”,银行净利润减少。
正信2登录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近日披露的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持续下降,银行净息差已降到20年来最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