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怀樵介绍说:“所谓虚拟仪器,并非传统的仪器,它是指以集数据采集和信号调理器、信号处理技术与PC机技术于一体的软件为主制造仪器。”
应怀樵是北京东方振动和噪声技术研究所创始人,是中国振动工程学会主要发起人之一。其科研成果应用于多项国家重点工程,为我国振动噪声领域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应怀樵曾获北京市科技进步奖等多项奖项,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多项荣誉称号。
1965年他参与了我国西部罗布泊核试验基地原子弹和氢弹的核爆炸防护工程研究,学习原子弹爆炸测试技术,接触了振动噪声和频谱分析;这之后,应怀樵又学习了数字计算机和信号处理分析,专业涉及振动和频谱分析。
1959年,应怀樵考入浙江大学,就读于工程物理系理论物理专业;不久之后,应国家发展需要,这个班级被调整到数学力学系应用力学专业,他的人生也在这里拐了一个弯,开始面对不同挑战:1964年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中国铁道科学院,致力于高速列车风洞课题研究,并到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流体力学专业实习,学习风洞测试分析技术。
公开资料显示,应怀樵是著名的振动噪声与信号处理专家,1965年提出虚拟仪器的构想并于1979年研制成功,实现了“把试验室拎着走”的愿景。
同年于杭州召开的国防科委核试验全国防护工程学术会上,他提出虚拟仪器的核心概念——“用软件制造仪器”,获得主持会议的中科院力学所原所长郑哲敏院士、清华大学原副院长张维院士、同济大学原校长李国豪院士的赞扬和支持,这一概念的提出,比美国NI公司提出的“软件是仪器”概念整整早了7年。
中欧体育官方澎湃新闻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著名振动噪声与信号处理专家,中国“虚拟仪器之父”,中国振动工程学会振动与噪声控制专业委员会原主任委员,北京东方振动和噪声技术研究所创始人应怀樵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10月21日上午11时5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事实上,1965年应怀樵参加国防核爆炸防护工程课题—地下铁道核爆炸震动噪声与动力学测试分析的研究,当他遇到地铁道床的下沉残余位移(0HZ)用硬件无法获得的难题时,就萌生了虚拟仪器的大胆构想—“用数字算法和软件取代硬件”;1973年他尝试用数字计算机的软件数字积分和数字谱DFT分析取代传统硬件模拟积分和硬件滤波的方法解决上述难题,1979年获得成功,成为虚拟仪器的最早成功范例。
网友评论更多
80晋州g
网络视听协会发布行业倡议:坚决向“唯流量论”说“不”✧✨
2024-11-08 06:23:14 推荐
187****8414 回复 184****6023:人民日报社参加第34届中国新闻奖新闻版面初评公示✩来自新乐
187****1734 回复 184****2461:人民日报社参加第34届中国新闻奖音视频新闻访谈、音视频新闻直播初评作品公示✪来自遵化
157****3945:按最下面的历史版本✫✬来自迁安
96武安539
人民日报社参加第34届中国新闻奖融合报道、应用创新和新媒体新闻专栏初评作品公示✭✮
2024-11-06 04:30:38 推荐
永久VIP:人民日报社参评第二十五届全国政协好新闻评选作品公示✯来自南宫
158****7532:中国记协举办新闻茶座 聚焦新质生产力与中国经济✰来自沙河
158****7375 回复 666✱:中国记协举办“新时代·好记者”首场巡讲✲来自涿州
77定州nn
第十一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将于3月28日在蓉开幕✳✴
2024-11-06 07:24:30 不推荐
安国lc:人民网2023年度新闻记者证核验人员名单公示✵
186****2710 回复 159****2324:人民日报社2023年度新闻记者证核验人员名单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