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措施,取得了良好成效,滚贝侗族乡平安稳定,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持续提升。2023年以来,辖区传统“盗抢骗”案件零发案;今年1月至10月,派出所民警成功劝阻电信网络诈骗10起,避免群众财产损失近10万元,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零发案。日前,记者一行刚走进鄂托克旗文化艺术中心,欢快的乐曲就扑面而来。这是鄂托克旗文化馆举办的鄂尔多斯“乃日”普及推广培训班在进行汇报演出前的最后排练,全体学员合奏鄂尔多斯民歌《白泉水》。
“诈骗手段不断变化,我们也在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库,加大宣传力度,将反诈知识装进‘菜篮子’,让电信网络诈骗无处遁形。”马鹏辉说。
“其中有一位五十多岁的手风琴学员,因为是零基础来上课,每天都会练习到九点半文化馆闭馆。有天晚上执意熬夜练习,他说明天老师还要上新课,今天晚上不练会明天跟不上。这让我特别感动。”鄂托克旗文化馆馆长都达古拉说,大家的参与热情很高,年龄最大的是一位82岁老太太,还有牧民两口子一起来的,两人轮着回去喂羊,驱车将近一百公里,第二天一早八点半再赶到课堂上。
良好的社会治安,得益于融水县公安局滚贝派出所一代又一代民警、辅警的努力和奉献。滚贝派出所成立于1982年,一直以来,该所坚持将守护一方平安的职责扛在肩上,打击犯罪、治安防范、服务群众。根据辖区实际,优化警务模式,采取“车巡+步巡”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巡逻密度;在辖区党员、干部和村民中,挑选治安积极分子,成立义警队伍,协助警方开展警务活动;组织辖区调解工作经验丰富、有威望的群众,成立调解小组,与民警一道做好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组织安装“公安天网”“农村小天网”,不断扩大治安防范的宽度和广度。
滚贝乡的“无人看守摊”已延续40多年,当地村民早上将自家的蔬菜、农产品等拿到菜市场,标上价格,放上一个收钱的袋子或收款二维码,然后离开菜市,下午回来收摊。无人看守,不用称重,不用讨价还价,顾客看上蔬菜,只需把钱放到袋子里或扫码支付,就可以直接将菜拿回家。这种既方便顾客又不耽误干活的售卖方式受到越来越多村民的追捧,滚贝街也逐渐成为“无人售卖一条街”。40多年来,这里从未发生过有人拿了菜不给钱的现象。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村民接触和运用网络,“无人看守摊”的顾客基本都通过扫码来支付菜钱。为预防电信网络诈骗,根据少数民族地区特点,滚贝派出所民警、辅警赶“坡会”、进村寨、深入田间地头,宣传反诈、禁毒等知识,让法治知识融入侗乡各族群众的日常生活中,不断提高宣传的时效性和互动性,有效增强群众的法律素养和防范意识。同时,该所积极联合政府各职能部门,把诚实守信、文明友善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激励大家涵养好家风,树立文明新风尚,让各族群众从乡村治理的“旁观者”变为“参与者”。
“非遗进校园”在他看来是非常好的举措,“从小学开始,孩子们正是小苗苗,这个时候把传统文化的种子种下去,慢慢就能扎根在他们心里。”
这些年,芒来巴特尔不遗余力地为鄂尔多斯“乃日”传承而奔走,如今他培养的学员已达800多人,遍布鄂托克旗、乌审旗等多个周边旗县,很多学员已成长为当地“乃日”乐队的主力军和新生力量。“民间是根子,专业艺术是根子上长出来的果实”,对“乃日”的传承保护,芒来巴特尔有着自己朴素的思考。
hh77皇冠app下载霜降时节,阳光和煦。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滚贝侗族乡滚贝街菜市场的“无人看守摊”前,村民挑菜选菜,自觉用现金或扫码支付,秩序井然,一派和谐的景象。
“‘无人看守摊’和‘无人守夜’市场,是滚贝侗族乡民风淳朴的一个符号,也是侗乡一个响亮的招牌,这背后是公安民警几十年来的坚守和奉献。”滚贝侗族乡副乡长、政法委员贾舒泽说。
65岁的芒来巴特尔全程参与此次培训和汇演,指导数十名学员演奏民族乐器,曲调婉转、令人陶醉。作为鄂尔多斯“乃日”文化的代表性传承人,他向中新社记者介绍,“鄂尔多斯‘乃日’使用的是民间三弦,一个曲子能弹出三四种弹法,一个人一种弹法,一个人一种味道,这样和在一起才精彩,这正是民间三弦的精妙之处。”芒来巴特尔说,鄂尔多斯“乃日”必须要有民间三弦才能弹出风格。“我们这一代,如果不把民间三弦传承和保护下去,这项技艺就会面临失传,我们肩上的责任还是很重的。”
传统的鄂尔多斯“乃日”乐队主要由扬琴、笛子、三弦、四胡组成,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时代进步,传统“声音组合”与时俱进,加入了手风琴、电子琴等来丰富乐队音色。这次为期十天的培训班也首次开设手风琴课。
“大家不要贪小便宜,不要接陌生人电话,不乱信虚假广告,特别是老年人要警惕那些养老骗局……”10月30日,滚贝派出所民警在“无人看守摊”摊点前开展反诈宣传活动,所长马鹏辉、副教导员朱俊豪率所里民警、辅警与群众聊家常、说反诈,手把手教村民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这样的宣传活动,滚贝派出所每月至少进行一次。
除了“无人看守摊”,滚贝侗族乡还有“无人守夜”的市场。在滚贝街上摆摊的商户梁大姐说:“街上的商户到了晚上无须收摊,没有门面的摊点均不用把东西拉回去,直接找薄膜遮盖即可。”
义务传授这件事,另一位传承人那音太已坚持了30多年,“我组建了鄂尔多斯市第一支牧民乐队——草原蓝色乐队,从最初的4人发展到了今天的60多人,每年有上百场演出。我们在婚礼、那达慕、家庭聚会上即兴表演,为牧民送上文化大餐,特别激动,也很幸福!”那音太说,“乃日”已经成为当地民众永不散场的文化演出。
鄂托克旗委宣传部副部长吴文慧介绍,全旗现有“乃日”文艺团队182家,牧民演员2000多名,年演出场次超1000场。以“草原蓝色乐队”为代表的一批民间乐队声名在外,除了为当地牧民送上“文化大餐”,还赴蒙古国进行表演。鄂托克旗打造了全区首个以“乃日”文化为基础,集文化保护、传承教学、创作表演为一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基地。(完)
蒙古语“乃日”意为礼乐、娱乐、聚会等。据考证,“乃日”起源于元代,是鄂尔多斯民间集歌舞器乐、祝赞颂词、礼仪习俗、节庆娱乐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艺术活动,基本形式就是牧民相聚、载歌载舞。鄂尔多斯“乃日”在2007年被列入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鄂托克旗则是鄂尔多斯“乃日”文化保护传承的核心地区。
网友评论更多
70白银j
人民网2024年申请办理记者证人员名单公示✄✅
2024-12-03 01:00:17 推荐
187****9309 回复 184****8825:《审计观察》杂志社入选AIIA审计应用推进组副组长单位✆来自天水
187****4291 回复 184****4763:第五届海外华文新媒体论坛举办✇来自酒泉
157****7058:按最下面的历史版本✈✉来自张掖
36武威146
志愿服务让“金话筒”更闪亮✎✏
2024-12-05 02:19:08 推荐
永久VIP:加强互联互通 实现互利共赢✐来自庆阳
158****9054:共享发展机遇 凝聚广泛共识✑来自平凉
158****8799 回复 666✒:汇聚媒体力量 书写时代篇章✓来自定西
86陇南rp
加强文化交流 携手共创未来✔✕
2024-12-05 16:43:56 不推荐
玉门wo:“中国微短剧品质东方计划”在沪发布✖
186****1840 回复 159****9675:中国记协新闻道德委员会对中央主要新闻单位2023年度媒体社会责任报告开展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