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双子山展厅正位于双子山山体内部。对于众多上海市民和游客来说,此次能够在山体内的展厅欣赏摄影作品,或许是一种全新的体验。
而展览的重点,则是世博文化公园建设及运营时期。这里又分为三个篇章:“生态自然永续”篇展现了世博文化公园以生态为先,营造春景、秋色、夏荫、冬姿的自然生态景观;“文化融合创新”篇体现了世博文化公园中建筑与文化的融合,以申园、上海大歌剧院、世博保留场馆以及国际马术中心为代表,展现多元文化的交融荟萃;“市民欢聚共享”篇反映了公园赋予人民美好的生活场景,而人民所创造的公共文化与艺术也让公园得到了反哺,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公园的观赏者、守护者和创造者,从而生动演绎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让参观者在观赏公园美景的同时,真切地领略这片土地的巨大变化,共同感受公园与人民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
还有很多参观者表示,本来只是来爬爬山,看一看双子山的风景,没有想到,半山腰还有一个那么大的展厅。而且在双子山上看展和在其他平地上的展览馆不一样,半山的展厅将自然的宁静与艺术的魅力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既可以远离城市的喧嚣,置身于青山绿水之间,也可以让人们更容易专注于艺术作品本身,感受到艺术所带来的心灵震撼。这种环境为观众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沉思和反思的空间,让人们有机会深入思考艺术作品所传达的信息和情感。
在展览现场,很多市民在展厅内拍照,有一些是原上钢三厂的老员工,大家细细欣赏每一幅摄影作品,要在照片上寻找往昔的辉煌。哪里是原来的老厂房,哪里是原来的工作车间,都是他们记忆中美好。他们表示,从曾经上钢三厂的工业遗址,到世博会举办地,再到如今的上海世博文化公园,他们充分感受到了上海城市的日新月异,希望以后常来逛逛,看看,感受城市的美好。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览所在的双子山,位于公园东南侧,占地达30万平方米,由48米高的主峰和37米高的次峰组成,山体种植7000多棵乔木。山体内部采用空腔结构,设置展厅、停车库、变电站等功能设施,是国内第一座高度超过40米的空腔结构人工仿自然山林。
上钢三厂时期,展现的是作为一家有着近百年历史的老厂——上海第三钢铁厂所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作为上钢三厂的旧址,这些老照片让参观者能够跟随摄影镜头回望昔日的辉煌与艰辛,以此致敬历史,憧憬未来。
中羽在线直播伴随着上海世博文化公园南区的开放,公园内的双子山、上海温室花园、世界花艺园等成为上海市民全新假日好去处。同时,一系列开园活动也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其中,《人民的“镜”界》上海世博文化公园摄影作品展作为开园大展于9月20日当天在双子山展览厅开幕。该展出将持续到12月31日。
最终,《人民的“镜”界》摄影展从13816件投稿作品中精选150件作品进行展出。展览分成三大板块,分别是上钢三厂时期、上海世博会时期和上海世博文化公园建设及运营时期。
《人民的“镜界”》上海世博文化公园摄影大赛及征集活动由上海地产(集团)有限公司主办,此前征集活动已于2023年10月启动,吸引了众多热心市民和游客们的关注及参与。参赛者中年龄最小的9岁,年龄最大的76岁,市民游客反响热烈,踊跃投稿,用镜头记录下上海世博文化公园所在这片土地承载的黄浦江畔的回忆,以及上海近现代文明发展的重要轨迹,展示这个区域在工业时期、上海世博会时期和上海世博文化公园时期的面貌变迁。
事实上,在双子山,除了展厅还有咖啡馆,市民游客逛累了可以小憩,山脚下还有专供儿童们游玩的蘑力乐园。不仅如此,在公园内,还有一系列的其他活动和展览以及全新的商户和文创产品等,能让公园的游玩体验更加丰富,也满足不同层次的市民游客休闲、餐饮、购物的多元需求,不断创新丰富“公园+”内容。
上海世博会时期的作品,用艺术展览来延续世博记忆、传承世博文化,用影像作品讲述了世博文化公园历史景观内容,不仅拉近了历史图像与观众之间的情感距离,更是展现出一个充满活力与魅力的城市美学生活集群。
有些参观者表示,站在这片土地上回溯这片土地的变迁,让人更容易沉浸到展览。大家不仅可以更了解展览的背景和文化内涵,还可以与展览产生情感共鸣,感受展览背后的情感和故事。这种情感共鸣使观众的展览体验更加深刻和难忘。
还有一些前来参观的市民正是本次摄影展作品的作者。他们在展览内找到自己的摄影作品,并一起合影留念。他们表示,自己的作品能被展览主办方选中,是一种荣幸,能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大家喜爱,也非常自豪。希望主办方能多举办这样的活动,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发掘上海城市的美中来,也让更多的人记住上海城市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