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乘着世园会的东风,东部新区还加大了对外招商引资的拓展力度。如4月、7月、8月,连续在三大一线城市——北京、上海、深圳进行城市价值推介,发布2024年第一批次投资机会清单,聚焦航空经济、先进制造业、生物医药以及现代服务业等重点产业,梳理了用地类、载体类、工程类项目机会50个,涉及投资额近750亿元,招引一批优质产业链企业、商业品牌、机构落户。
而在引进成都体育大学等多所大学之外,东部新区近年来也顺势不断加大人才招引力度。今年8月,聚焦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主导产业及重点项目急需紧缺人才,突出“精准、管用、集约”原则,东部新区再次推出了“东部英才计划”,以真金白银的投入“抢人”。
通知指出,鼓励制造业企业对照基础级智能工厂要素条件开展自建自评;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联合相关部门制定本地区、有关中央企业制定本集团智能工厂培育计划和支持措施,组织开展先进级智能工厂评审认定工作;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有关部门共同组织开展卓越级智能工厂培育工作;鼓励有意愿、有条件的卓越级智能工厂积极申报领航级智能工厂。
展望未来,除了积极用好“后世园会红利”、抢抓世运会机遇,东部新区还面临着多重战略发展窗口。如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全面提质和成都都市圈发展的加速,东部新区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新平台”、“成德眉资同城化新支撑”的角色将释放出更大的发展动能。日前印发的《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也明确强调“稳步推进龙泉山东翼发展”。
公开信息显示,东部新区已连续三年在赛迪研究院发布的“城市新区发展潜力百强”榜单中位居榜首;自成立以来,东部新区地区生产总值从2020年的126.3亿元跃升到2023年的302.8亿元,超量完成“总量三年翻一番”的预期目标,对成都经济增长贡献率从1%提升到8%;今年前三季度,东部新区签约市级认定重大产业化项目14个,工业投资超进度完成全年目标,同比增长14.6%……如此蓬勃的发展势能,充分显示了世园会红利的巨大转换价值和新城一路向前的闯劲儿。
公开信息显示,第十二届世界运动会预计于2025年8月7日至17日在成都举行。其中,东部新区将是世运会的重要“主场”之一——地掷球、动力冲浪板、尾波滑水、徒步定向、网球、台球等项目都将在这里举行。
当下,发展新质生产力已经成为社会共识和行动。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数字智能的支撑,尤其一些新能源、新兴产业、新业态,“智能因子”多寡决定了企业的现代化水平。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是党的二十大作出的战略部署,构建完备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必须借助智能化,没有智能化就没有企业的现代化。
不可否认,作为成立不到五年的新区,东部新区的产业底子仍处于持续补强的状态。但“新”,也赋予了它在发展上的资源优势、起点优势(无历史包袱)、环境优势等等。比如,为支持产业快速发展,成都东部新区主动让利企业, 工业、商业用地价格均远低于成都中心城区。
交通基础设施的革命性变化,与筹备世园会和举办世园会,恰好在时间上高度重叠。虽然不能将此完全归结为世园会红利,但至少,筹备和举办世园会在东部新区“拔节生长”的进程中,发挥了不可低估的助推器、催化剂作用。
成都素来有“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的说法。东部新区的发展势头表明,拥有超2000万人口、超2万亿经济总量的超大城市成都,依然在重新书写“三年成都”的新传奇。
事实上,直接或间接的“世园会效应”,早就显现。过去四年,在筹备和举办世园会的过程中,中国∙成都天府绿道国际自行车赛、天府龙泉山·环三岔湖超级山径赛、三岔湖环湖马拉松比赛、全国攀岩锦标赛、四川省大学生武术比赛等纷纷落子东部新区。这与新区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知名度的提升等可谓是相辅相成,也增强了发展底气和信心。
“初出茅庐”即与世园会这样的国际性展会邂逅,且最终交上一份圆满的答卷,成都东部新区可以说是完成了一场漂亮的国际舞台“首秀”和仪式感满满的“成人礼”。
众所周知,成都东部新区的五大定位之一,就是国家向西向南开放的新门户。而世园会,自带开放属性,为东部新区“连接”世界、提升开放能级,提供了独一无二的平台和纽带支持。有数据显示,成都世园会期间,有30多个国家(地区)、数百家顶级参展商与头部企业来蓉,为东部新区乃至整个成都的发展,注入了优质的国际资源要素。
世界性的重大赛事和展会,是举办城市完善基础设施、增强美誉度和对外交往能力、提升综合发展能级不可多得的契机。这已经在全球范围内,被一再证明。
数据显示,成立四年来,成都东部新区先后实施重点项目1035个,总投资8102亿元,已经完成投资超1500亿元。看似抽象的数字的背后,是城市方方面面、从“硬件”到“软件”,可触可感的全面升级。
bbo桥牌网它的主会场成都东部新区,同样有一个“之最”——成都最年轻的区。这座新区于2020年4月28日获得四川省政府批复,同年5月6日挂牌成立。也就是说,世园会开幕时,成都东部新区即将迎来它的四岁生日。
像世园会闭幕后,主会场拟更名为“成都世界园艺博览园”,作为城市公园向市民开放,积极争取纳入成都创建国家植物园申报范围。依托开敞公共空间转化为城市重要的公共活动载体,承载2025年世运广场和部分非竞赛项目,继续保留成都世园会的大众记忆,大力引进科技、文化、研学、商业等产业业态,为市民提供高品质公共服务和消费场景,持续展示公园城市营建成果。
构建智能工厂梯度培育体系要循序渐进,不可贪大求全。每个企业基础不同,发展水平不一样,不要求一步到位。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智能工厂梯度培育体系分基础级、先进级、卓越级和领航级四个层级。每个企业可以根据智能化程度对标,来个“对号入座”,基础薄弱的抓紧找弱项、补短板,智能人才不足的抓紧培养,可以通过内培外引的方式不断提升智能化水平,争取早日步入卓越级、领航级,成为智能工厂的标杆。地方政府要加大对智能工厂的投入,通过政策扶持等手段,促进智能工厂换代升级,不断提升新质生产力水平。
另外,在公共服务完善、宜居环境建设等多方面,世园会也为东部新区构建“彰显公园城市理念的新家园”,扮演了重要的推动者角色。在筹备世园会之初,东部新区就明确,将以“营建一体”为目标,统筹场馆会时会后功能转化利用,在展会结束后转变为城市功能项目永久保留,让建筑与完善城市功能、承载产业布局、创造消费场景有机结合,促进世园会生态价值向社会价值、人居价值、产业价值转化。
四年前,东部新区的成立,标志着成都从“两山夹一城”的城市空间格局向“一山连两翼”转变迈出了实质性一步。如今,东部新区以瞩目的发展成就向世人证明,这一步,远不只是一种物理空间上的跨越,而更是一座城市发展品质及能级的一种内在的升格。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发展阶段和外部发展环境的变化,城市新区如何探索出新的发展路径,成为一个越来越需要直面的课题。在此背景下,东部新区借世园会所开启的腾飞之路,在一定程度上或许是提供了一种“成都式方案”。
这既是对世园会所完善的基础设施的一次积极利用,也将进一步接续和放大世园会带来的展会、赛事红利,为新区的长远发展注入更强的推动力。如城市对外形象的提升、对外交往能力的提高、发展要素的聚集等都将获得更多的支撑。
东部新区的定位之一,就是要打造现代产业发展新引擎,这显示了新区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的起点之高。目前,成都东部新区明确要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生物技术3大主导产业,重点培育航空装备、智能制造装备、新能源汽车装置及配件制造、生物医学工程4大细分赛道,构建以临空经济为特色、以先进制造业为根基、以创新策源转化为动能的现代产业体系。
同时,城市功能和产业体系也将更完善。如近年来,成都东部新区依托天府奥体公园产业功能区,旗帜鲜明发展“体育+”产业,积极助力成都世界赛事名城建设,先后成功举办中国汽车耐力锦标赛、中国汽车漂移锦标赛、全国攀岩锦标赛等众多国家级赛事。这一基础上,世运会的再加持,必将给东部新区的“体育+”产业带来更大的想象空间。
如果说在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改善等方面带来的改变更多是“物理”意义上的,那么,世园会的IP价值所衍生出的开放势能、开放信心,则与新城“碰撞”后带来的是“化学反应”。
建智能工厂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客观要求。数字改变生活,数字引领未来。当今是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应用场景的广泛使用给产业带来生机与活力,一方面,产品生产需要智能化,减少工人劳动强度,让产品蕴含更多科技因子;另一方面,工厂管理也离不开智能化的支撑。人事管理也好,生产调度也好,计划统计也好,这些部门也需要办公智能化,对产品进行分析,对企业管理提出最优方案。产品合格不合格,管理存在哪些问题,都可以通过数字智能进行分析对比,从而让企业处在一种最佳运营状态。现代企业管理人工因素越来越少,更多的是智能化管理,这是一种企业发展趋势。
随着人们对人居环境和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世园会给东部新区在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方面带来的增益,也在持续转化为更大的“生活竞争力”优势,成为聚拢人气的重要砝码。
如支持天府锦城实验室等科技战略创新平台开展“揭榜挂帅”,招引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攻克“卡脖子”技术,经认定,给予最高5000万元综合资助。
就在10月18日,2024“蓉欧产业对话”暨“产贸联动 千企出海”成都东部新区专场活动举行。来自欧洲和国内的30余家企业走进成都东部新区,通过投资推介、企业路演、政策解读、项目签约等一系列活动,促进更多“成都造”“成都东部新区造”产品出川出海,并吸引更多高能级企业落户成都东部新区,助力新区高质量发展。
通过“走出去”带动“引进来”。据统计,成都东部新区自成立以来,已累计引进海目星、中科翼能、香港骏德国际、新加坡丰树等重大产业化项目54个,协议总投资1568亿元。仅今年的上述三城推介会上,就已达成30余个合作意向。
再叠加“148”高铁交通圈规划、8条轨道线网以及“9横7纵”高快速路网,目前东部新区的综合交通立体互联,已成功实现航空10小时通达全球,高铁6—8小时直达沿海、3小时连接周边省会、1小时到达重庆、地铁半小时通达成都主城区……
有风景的地方就有新经济。随着世园会在基础设施、城市面貌和功能、环境等方面带来的改善效应持续释放,再加上搭建的对外开放通道,东部新区在产业承载空间上的优势也将进一步放大。毕竟,新兴产业发展,一般对环境的要求非常高。这方面,东部新区经历了世园会的“锻造”,不管是在城市美誉度,还是配套环境上,都将具有越来越突出的比较优势。
其中,综合立体交通体系的快速建立就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代表。如航空方面,位于东部新区的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今年前三季度,旅客吞吐量为4151.66万人次,同比增长26.88%,排名西南地区各机场第一。
就在今年10月1日,《成都东部新区条例》正式施行。它在管理体制、规划建设、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开放合作、生态宜居、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多方面,以立法的形式为东部新区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也赋予了这座新城更大的改革创新空间和自主发展、自主改革、自主创新权限。这像是一个明喻:经历四年的奔跑和蜕变,这座新城的一切都依然还很“新”,世园会的成功举办,仅仅是它迈向“星辰大海”的一个开始。
世园会开幕时,东部新区增加了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Slogan——“成都世园主会场,天府空港未来城”。而面向未来,这座朝气蓬勃的新城,必将为自己贴上更多的Slogan,更重要的是,注入更丰富的“内涵”,实现更大的“内生性生长”。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日前联合印发通知,部署开展2024年度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行动,明确将构建智能工厂梯度培育体系,分基础级、先进级、卓越级和领航级四个层级开展智能工厂梯度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