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尝卢氏槲叶粽,或许还能邂逅2000多年前的楚国余味。2015年,考古人员在河南信阳城阳城址八号墓发现了40个槲叶包裹,包裹内有水稻、粟等种子。考古人员认为,这些2000多年前的楚国槲叶包,有可能是粽子的早期形式。
ng公司“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一千多年前,中国唐代诗人元稹用诗歌描绘了粽子的模样,这与当下中国大江南北民众食用的粽子相差无几。
“墓葬随葬大量植物叶片包裹,由宽大的植物叶片层层包裹谷物种子后捆扎制成,呈厚圆饼状,直径10厘米至15厘米,厚3厘米至5厘米。40个较完整的槲叶包裹中,只有1包是带壳黍,其余为带壳水稻。”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科技考古室副主任蓝万里介绍,经鉴定,这些包裹的叶片是壳斗科植物槲树的叶子,叶背面未观察到绒毛,可能经过了处理。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槲包,撒红糖。雄黄酒,驱蚊螂。”这首流传于伏牛山区河南卢氏县的民谣,是当地端午食槲包习俗的生动写照,在当地,槲包亦称槲叶粽。
“得益于较高的地下水位所形成的特殊埋藏环境,城阳城址八号墓随葬的丰富植物遗存得以保存下来。”蓝万里表示,槲叶包主要被置于案上,应该是作为食物形式的随葬品,推测为粽子或是粽子的雏形,“这也揭示了墓主的饮食习惯——以水稻为主食,亦食用少量黍”。
据信阳城阳城址八号墓考古队执行领队武志江介绍,该墓葬是一座战国中期楚国贵族墓。墓葬随葬品丰富,有仿铜陶礼器、车马器、兵器、起居器及饮食器等,还发现了槲叶、水稻、黍、花椒、白芷、辛夷、梅、栗子等多种植物遗存,其中以槲叶包裹最为特殊。
如在河南伏牛山、桐柏山一带,有制作食用槲叶粽的传统。端午节前,山民采摘槲叶,去除叶背绒毛,裹上谷米、黍米、高粱或糯米,辅以红豆、红枣、花生、板栗仁、核桃仁等,用秸秆或草茎捆扎成扁圆柱形,煮熟后槲叶独特的清香与馅料融为一体,食用方式与粽子相同,这种食物在河南鲁山县称槲坠,在卢氏县名为槲包。(完)
网友评论更多
78兴宁o
聚焦工业数智化创新能力,ADI打造智能制造...🐁🐂
2024-11-28 02:13:41 推荐
187****3683 回复 184****1339:三菱电机社长拜访大连市政府领导 深化合作...🐃来自普宁
187****1162 回复 184****7399:快递业活力满满,华北工控积极部署智能物流...🐄来自陆丰
157****7591:按最下面的历史版本🐅🐆来自恩平
82台山133
华北工控:为医学影像信息系统“技术跃进”...🐇🐈
2024-11-28 14:03:28 推荐
永久VIP:欧姆龙出席2024上海机器视觉展同期论坛并发...🐉来自开平
158****8436:新产品通信 – 小型平装书大小的薄型无风扇...🐊来自鹤山
158****9398 回复 666🐋:原创力,新动力,2024航嘉全场景充电解决方...🐌来自四会
16罗定zo
新华社探访广域铭岛,零距离体验产业数字化...🐍🐎
2024-11-27 22:38:56 不推荐
阳春xt:产品介绍篇:非接触式光学 3D 轮廓仪系统🐏
186****9559 回复 159****7127:产品介绍篇:可用于高压电网巡检的Photon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