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鉴于此,近年来,监管部门坚持“零容忍”,不断提高欺诈发行的违法成本。例如,2021年3月1日起施行的刑法修正案(十一),将欺诈发行刑期上限由5年有期徒刑提高至15年有期徒刑。高压之下,欺诈发行有所收敛,但仍难以根绝、时有出现,这背后既有部分人为牟取暴利不惜铤而走险,也有立体化追责体系有待完善等原因。
铲除欺诈发行“毒瘤”,完善立体化追责是长远之道。欺诈发行往往手段复杂隐蔽,涉案主体类型众多,打击相关乱象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还需各方形成合力。未来应推动建立多部门联合防范打击欺诈发行的常态化工作机制,进一步优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配合,强化“行民刑”的全方位围追堵截。一旦欺诈造假,即可能遭遇倾家荡产、牢底坐穿的严惩重罚,让企业不敢欺诈、不愿欺诈,彻底铲除欺诈滋生的土壤。
凯发国际彩票官网隐瞒成本、虚增收入、捏造业绩……把原本不具备公开发行条件的投资标的,包装成盈利能力强、估值高的优质投资对象,以债券或股票形式入市融资,这种从源头上就开始造假的行为,主观恶意强、破坏性大,严重扭曲了市场资源配置功能,损害了广大投资者利益,扰乱了市场正常运行秩序。
一个规范有序的资本市场,离不开真实的信息环境、优质的投资标的、公平的交易机会。如果让欺诈造假者瞒天过海、蒙混过关,市场很可能会演变成诈骗犯的圈钱地,其健康稳定发展也就无从谈起。因而,铲除欺诈发行这颗“毒瘤”,从源头上保护好投资者利益,防止劣币驱逐良币,应是当务之急。
铲除欺诈发行“毒瘤”,管住“看门人”是应有之策。作为资本市场“看门人”,中介机构能否把好关,直接关系市场高质量发展前景,尤其是全面注册制下,更加强调中介机构的归位尽责。监管部门应进一步压实中介机构责任,全面排查涉案相关机构,对涉嫌存在重大违法违规行为的要加大惩戒力度,包括可以考虑将其列入禁入黑名单等。当“看门人”不“看门”时,付出的代价应是难以承受之重。
铲除欺诈发行“毒瘤”,打疼“关键少数”是关键之举。上市公司实控人、董监高等“关键少数”身居关键之位,本应作出遵纪守法的示范,但不乏有人利用身份职位优势弄虚作假,把上市公司当成自家“提款机”,是欺诈发行的幕后主谋。监管部门还需紧盯这些关键人物,通过打准、打疼,倒逼其守规矩、知敬畏,引领上市公司在合规轨道上安全行驶,借助资本市场做优做强。
网友评论更多
80太仓k
「人物」愿每个人都拥有只属于自己的8月🕌🕍
2024-10-28 09:23:04 推荐
187****7421 回复 184****6289:「人民日报」国内首款!商用可重构5G射频收发芯片研制成功🕎来自昆山
187****6765 回复 184****7813:「人民日报」零的突破!我国规模最大,投产!🕐来自江阴
157****8899:按最下面的历史版本🕑🕒来自宜兴
54溧阳862
「九边」折磨我们的,往往不是事实,而是恐惧🕓🕔
2024-10-30 03:20:44 推荐
永久VIP:「国家税务总局」分别提高1000元!三项个税专项附加扣除标准调整🕕来自扬中
158****4551:「人民日报」国务院重要通知,利好你的个税🕖来自句容
158****2596 回复 666🕗: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上调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至5%🕘来自丹阳
72如皋ff
财政部拟发行550亿元3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
2024-10-30 18:40:43 不推荐
启东gp:高墙之内,殉情杀人的他成为“钩针高手”🕛
186****9753 回复 159****1527:外交部:中方决定暂停与美方商谈举行新一轮军控与防扩散磋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