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和道路之正。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已经并将持续被历史证明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就特在其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上。《决定》指出,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改什么、怎么改的根本尺度。此总目标是由两句话组成的整体,两句话都讲,才是完整的。前一句规定了根本方向,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后一句规定了在根本方向指引下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指向。这就是说,改革不是改向,变革不是变色;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和道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否则就会犯颠覆性错误。这也是《决定》指出的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创新重要制度的原因所在。
南宫官网下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是指导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创各具体领域之新。创新是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必须适应时代与实践之变,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说前人没有说过的话,不断推进各领域各方面创新,以新理论指导新实践,以新举措推动新发展。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提出要积极营造崇尚创新、鼓励创新、勇于创新的浓厚氛围,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决定》提出的300多项改革无不是推动发展的新举措新要求。比方,针对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状况没有根本改变等问题,提出了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的一系列新举措新要求,以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守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正。实践表明,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但马克思主义从来都不是教条,而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根本是坚持其立场观点方法。《决定》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的集中体现;提出要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运动是最强有力的、最本原的、最有决定性的”重要观点的运用;提出“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的丰富发展。
守党的全面领导之正。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这是被历史证明的事实,也是被事实证明的历史。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决定》明确指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为宝贵经验、重要原则之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始终坚持好、运用好,特别是,“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全过程,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
创中国式现代化之新。中国式现代化是现代化的,具有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也是中国式的,具有基于中国国情的基本特色。《决定》总结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理论、制度、文化等多方面。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与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必然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发展,已有制度需要不断健全,新领域新实践需要推进制度创新、填补制度空白。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要积极识变应变求变,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变局中开新局,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特别是,“要继续完善各方面制度机制,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不断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制度保障。
继全国两会关键词、“百年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关键词、二十大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关键词等专栏后,2024年澎湃新闻携手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上海市政治学会,开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键词。我们将围绕全会《决定》选取关键词,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角度进行解读。
在哲学上,守正,即守正道、守真理,守的是事物本质规定性与发展规律性之正;创新,即创特色、创方法,创的是事物适应实践发展与时代变迁之新。守正是根本、是前提,以守正保证创新之正确方向;创新是动力、是要求,以创新赋予守正以新的内涵;二者密切关联,相辅相成,契合于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辩证法,体现了“变”与“不变”、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我们都要激发守正创新、奋勇向前的民族智慧。”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在继承中发展、守正中创新的历史过程。“要坚持守正创新,改革无论怎么改,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等根本的东西绝对不能动摇,同时要敢于创新,把该改的、能改的改好、改到位,看准了就坚定不移抓。”守正创新原则,如同一条红线,贯穿《决定》文本始终,体现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领域全过程。
创方法论之新。“社会总是在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总是层出不穷的,其中有一些可以凭老经验、用老办法来应对和解决,同时也有不少是老经验、老办法不能应对和解决的。如果不能及时研究、提出、运用新思想、新理念、新办法,理论就会苍白无力。”在改革开放的起步阶段,要突破旧体制对生产力发展的束缚,我们采取的是“先破后立”的方法。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已初步成型,面对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有适应时代发展、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的新方法,必须坚持“破立并举、先立后破”的方法,以革除既有体制机制弊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再如,《决定》强调要突出重点,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发挥战略性、全局性重大改革牵引作用;强调要强化整体谋划、系统布局,推进各方面改革相互配合、协同高效等。这些都体现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在方法论上的创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强调指出,坚持守正创新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是规律性认识,要坚持好,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贯彻的重要原则,是实践性要求,要运用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突出问题导向,在新的起点上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