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投只是工具,逆袭还得靠工业。以合肥为代表的安徽制造业的崛起近年格外亮眼。“十三五”期间,安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1%,居全国第3位,制造业增加值迈上万亿元台阶,首次入围全国制造业十强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居全国第7、中部第1,仅次于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北京、重庆,是唯一入围前十的中部省份。
湖南省科技厅副厅长周斌认为,安徽实施的赋权改革,简化了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时的国有资产管理程序,能有效吸引社会资本、风险资本,也能规避相关风险。中国科大建立先研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又成为推动高校、院所重大成果及衍生成果就地转化,孵化催生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有效模式。当前,湖南在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上仍存在激励政策落实落地难、承接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不健全等痛点,科研人员缺乏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的内生动力,在湘高校优势学科产出的优质科技成果难以在湘落地转化 。因此,需进一步努力,打通科技成果向新质生产力转化“最后一公里”。切实转变观念,围绕“不 能转”“不会转”“不敢转”“不愿转”等突出问题,出台相关政策举措,加强部门联动协作。建立 完善高校人员分类激励评价、赋权改革、尽职免责等制度,落实各项激励政策,推动更多高校优质科 技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安徽逆袭的另一关键因素正是有着“最强风投城市”之称的合肥。在中部六省会中,曾经的合肥不近长江水路,发展不上不下,但近年来凭借陆续投资和引进京东方、晶合集成、蔚来汽车、长鑫存储等明星企业成功出圈,其中单笔高达1500亿元的投资也使合肥被冠上“中国第一风投机构”的标签。
在两省合作发展交流座谈会上,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表示,将以本次学习考察为契机,与安徽加强重大战略对接合作,推动产业协作互补,在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信创、新材料、人工智能、现代农 业等领域加强合作,共同做好延链、补链、强链文章,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创造新动能。强化科技协同创新,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急需,携手构建紧密合作的创新联合体,积极推进重大科研 基础设施资源共享,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共同培养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
“合肥以科创而兴带给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谁掌握了创新先机,谁就掌握了未来发展的主动权。” 据湖南当地媒体报道,株洲市委书记曹慧泉在考察结束后表示,株洲是湖南创新资源集聚地之一,如 何靠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业走向未来,是株洲当前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株洲要积极学习安徽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方面的经验做法,促进更多科技成果就地就近变成产品、形成产业,推动创新资源优 势转化成发展力、竞争力。
曾经的安徽是被当地人戏称为“最没存在感省份”的小透明。从地图上看,安徽其实是散装的,整个省被分为皖北、皖中、皖南,彼此间缺乏经济上的聚焦点。如省会合肥能连接的城市只有六安,淮北被秦岭淮河隔断,马鞍山、芜湖、铜陵、池州、安庆自成一线,顺长江而下。这导致省会缺乏影响力和辐射力,处于省际交界处的城市往往跨省拥抱外省强市。
79700.com湖南和安徽都是中部地区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省份,同饮一江水。前者是经济总量长期稳居全国前十的老牌中部强省,后者是近年从存在感不高、声名不显的农业大省逆袭成长三角“黑马”、制造业强省、新兴产业高地的后起之秀。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注意到,此次安徽之行,湖南代表团先后在合肥、芜湖2地考察了9个点位,它们的共同关键词是科技创新。
据湖南日报报道,雷绍业表示,此次学习考察对标先进看到了差距,也深刻感受到了紧迫性和责任感 ,下一步将理清工作思路,加快推进“4×4”现代化产业体系提质升级,立足自身产业基础和优势, 有效提高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能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未来产业。同时,发挥“一带一部”区位优势,在集聚资源要素中拓展开放新优势,与兄弟省份携手共进,形成发展合力。
“可控核聚变技术一旦成功,将是颠覆性的突破,很可能催动新一轮生产变革。有人称,这是在‘种太阳’。”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官微上述文章写道,而安徽近些年紧扣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发展的增长模式,何尝不也是在“种太阳”?湖南省党政代表团在安徽学习考察,真切感受到安徽科技创新活力奔涌,新兴产业势头强劲。
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为例。这里拥有30多个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研究中心,建成并运行有中国“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2个国家大科学装置,第3个大科学装置正在建设中。
安徽与湖南的“适配度”其实很高。从地理区位看,两者都是长江经济带重要省份,挺起中部崛起的“硬脊梁”从经济发展看,湖南、安徽的GDP规模接近,去年分别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012.9亿元、 47050.6亿元,但增速上安徽更快,高了1.2个百分点。同时,去年安徽的第二产业增加值及增速、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等指标,均优于湖南。
安徽的“起势”源于加入长三角“朋友圈”。作为全国唯一一个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中部崛起两大国家战略叠加的省份,安徽可直接参与长三角产业分工,对接大虹桥枢纽,借梯登高,嵌入全球产业链 。2011-2021年这十年间,安徽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了184.30%,超出全国平均数42.56个百分点。同时, 最近十年来,芜湖、滁州、马鞍山、宣城等地的经济崛起,也使合肥基本实现与长三角核心区的地理连片。
全球10%的笔记本电脑、20%的液晶显示器、50%的光伏玻璃诞生于安徽;“灯塔工厂”、零碳工厂、智 能工厂持续涌现;以“人造太阳”、量子信息等为代表的前沿科技引人注目……安徽为什么这么猛? 显而易见,背后是科技创新催生的磅礴动能。
去年,安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达到50875亿元,营收总量位列全国第7位、中西部第1位,跃居中西部工业第一省。当地媒体评价,这是安徽的“历史性跨越”——2022年,还在中西部排第4,仅一年时间,规上工业营收规模排名就实现了“三连跳”。
除了大科学装置,湖南代表团此行还深入了解了安徽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园区建设,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人工智能和汽车制造等新兴产业发展情况。
湖南省财政厅厅长刘文杰表示:“政府引导基金在安徽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中发挥了非常积极有效 的作用,经验值得我们学习。”下一步,财政部门将持续加大科技投入,支持标志性工程建设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好“财政+金融”组合拳,让财政资金“活水”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过去,‘常年稳居全国经济十强’一直是湖南人引以为傲的事,但如今安徽已是‘来势汹汹’,恐怕得让‘过去的成为过去’才是最明智的选择。”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官方微信公众号10日晚的文章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