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一个直接的问题是:“买”作业,算不算作弊呢?当家长在类似的作业中成为实际答题者(直接付费购买),学校到底是在教育孩子还是家长?能够付费完成的作业还叫作业吗?似乎没人在意这些,这又很难不让所谓的环保作业陷入形式主义。
尤其是在“双减”的大背景下,人们常常在意的是在应试教育上做减法。如少留、不留纸面作业,让实践的、兴趣的、生活的学习方式取而代之,但如果后者也流于形式,不是南辕北辙,人为给孩子和家长增加新的负担吗?
环保是一个超级大的主题场域,涉及方方面面,牛奶盒的回收,其实仅仅是一个最小单位的场景。但是检索相关报道可以发现,不同地方的不同学校都布置过相似的作业,这其实也反映出作业设置能力的匮乏,不仅缺乏创新意识,对生活的感知也很匮乏。
九游客户端下载空牛奶盒,已剪开洗净晾干,28元100个包邮;空笔芯,真实用完、拒绝放墨,100根,21.14元……类似的“买卖”,你见过吗?原来,不少地方的不少学校出于环保教育目的,要求学生每月收集空牛奶盒,并将其视作一种作业,一些学生完不成任务,导致家长不得不网购“作业”,进而催生了上述生意。
要让孩子在自己的生活中去身体力行,而不是把所有孩子的生活想象成一种生活,然后一刀切地去搞统一作业。近年来,我国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的理念在更新,更加注重实践、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但是很多方式方法还是应试思维,执行起来就显得非常机械。
环保作业的初衷,无非是为了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和动手能力。只有把握住了这一教育本质,并实事求是、充分结合实际,才不会跑偏。
因此,学校与其把环保作业精确到多少张牛奶盒、多少根笔芯、多少个瓶子去量化,倒不如把具体题目的选择权留给孩子,让其主动思考和发现生活中的环保小知识、小事件。比如,让学生记录一次绿色出行、爸爸妈妈去义务植树、外出露营打包产生的垃圾、点外卖不使用一次性筷子等等。
这样的事情乍看起来挺魔幻,但是又充满了现实主义元素:一些学校搞起“素质教育”来花样百出,一些家长也是疲于应对,被迫“接招”。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需求的地方就很容易产生市场,尤其是当下的教育市场,家长在各方面都有不甘人后的心态,“卷”牛奶盒的数量也就不足为奇了。
比如最简单的一个案例,报道里有位妈妈吐槽,以前他们一家人喜欢喝瓶装的鲜奶,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他们不得不改喝盒装的牛奶。那么,既然都是为了环保,可不可以允许孩子收集瓶子呢?连这最基本的变通都没有,教育实践方式的僵硬,也着实令人诧异。
网友评论更多
75榆树l
发展中国家掀起关税潮,回应中国出口猛增⚌⚍
2024-12-07 12:16:58 推荐
187****8358 回复 184****6085:西班牙首相呼吁欧盟重新考虑对华电动汽车关税⚎来自德惠
187****5267 回复 184****1951:外国车企在华工厂同样面临产能过剩⚏来自蛟河
157****8302:按最下面的历史版本⚐⚑来自桦甸
51舒兰174
大众考虑关闭在德工厂,不只是一家车企的危机⚒⚓
2024-12-08 21:44:32 推荐
永久VIP:一个海外中国人的思想历程:年轻时没良心,年长后没头脑,如今总算两全⚔来自磐石
158****6320:日本制铁高管为收购交易作最后努力⚕来自公主岭
158****5335 回复 666⚖:美国称俄罗斯帮助中国发展军事技术习近平:加快建设航天强国⚗来自双辽
71梅河口rg
无锡虹桥医院骗保:数据毁了系统改了⚘⚙
2024-12-08 09:04:02 不推荐
集安er:博主称上门打假东北雨姐被殴打⚚
186****6203 回复 159****9817:来自“果实”的美好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