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建忠看来,考古院的成立,意味着海南已形成南海专业学术研究机构、博物馆机构、考古研究机构互为支撑的“三足鼎立”局面。
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是中国“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23年至2024年,中国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联合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组织实施三个阶段水下考古调查,共提取出水文物928件(套)。宋建忠表示,这些出水文物正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见证。
海南省陆地总面积只有3.54万平方公里,但海域总面积达200万平方公里。因此,海南的考古工作除了常规的陆地考古外,将主要集中在南海水下考古,而南海平均深度为1212米,南海考古基本都是深海考古。
自汉代以来,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促进了南海区域的民间贸易、文化交流往来。除了在中国发现南海沉船外,环南海的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越南等国沿海及周边海域也发现大量历史上的沉船,主要都是贸易商船沉船,沉船文物主要以中国瓷器为主,还有一些东南亚国家的瓷器等。
高起点新刊优先支持全国学会、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国际科技组织、“双一流”高校、国家级科研院所和国家实验室,在传统优势、新兴交叉、战略前沿、关键共性技术领域,创办英文或中文高起点科技期刊,拓展高端学术交流阵地。
“未来三家单位可以强强联手,形成紧密的学术交流合作关系,联合推进南海历史、文化的研究以及海上丝绸之路的课题研究和交流合作。”宋建忠说。
据了解,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于2019年实施,经过第一个5年周期建设,中国一批关键领域科技期刊实现突破,高水平期刊数量显著增长。最新统计显示,中国已有154种期刊国际学科排名进入前25%,其中,《分子植物》等15种期刊学科排名位居第一,《细胞研究》等4种期刊进入全球百强。(完)随着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南海深海考古研究院)(以下简称“考古院”)的成立和深蓝宝藏——南海西北陆坡一二号沉船考古成果特展的举行,南海深海考古交流合作引发关注。
据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国家新闻出版署、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近日联合印发的《关于组织实施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二期项目的通知》介绍,英文单刊择优支持在学科专业领域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文献数据在中国国内存储、中方具有办刊主导力的英文科技期刊,包括英文领军期刊50项、英文梯队期刊150项。
通宝体育平台官网中新网北京10月1日电 (记者 孙自法)记者10月1日从中国科协获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二期项目(2024—2028年)已正式启动实施,共设置英文单刊、中文单刊、高起点新刊、高水平办刊人才培育、集群(集团)化试点5个子项目,实施周期为5年。
英文新刊、中文新刊优先建设领域分别为53个和23个,其中,电子与通信技术、人工智能、量子科学与技术、微生物学与生物工程学、电气工程、计算机硬件技术和体系结构、地球观测与导航、环境工程与绿色可持续发展技术、海洋工程与装备、制造工程、药学、信息科学、航空航天、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软件工程、生物育种、化学工程、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计算机跨学科应用、仪器仪表技术、能源系统工程、高分子科学等是两者共同优先建设领域。
中文单刊择优支持中国优势学科、重点学科、特色学科的中文科技期刊,包括中文领军期刊(面向学术类)100项、中文梯队期刊(学术类90项,科学普及类10项)。
集群(集团)化试点择优支持具有一定期刊体量的科技期刊集群(集团),推进集约化数字化办刊,形成资源集约、各具特色、具有较高学术影响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品牌刊群。
“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加挂南海深海考古研究院,预示着南海深海考古以及南海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是海南未来考古工作的一个重要方向。”考古院院长宋建忠近日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表示,考古院将努力推动环南海区域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合作,展开深海考古国际交流。
“深海考古是世界海洋考古领域的一个难题,仅靠考古学的人才没有办法开展深海考古。”宋建忠指出,目前,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家都在开展深海考古,参加者为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学者,因此水下考古人才的培养合作将是未来需要继续发力的领域。
成立二十余年的中国南海研究院,主要关注南海历史、法理等学术研究。2018年建成开馆的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侧重于南海人文历史和自然历史的展陈。考古院成立后,将主要关注南海的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南海西北陆坡两条明代沉船的发现和水下考古,让我们看到南海深海考古的潜力。”作为该考古调查项目负责人,宋建忠说,此次深海考古调查依托中国深海科技和载人深潜技术,严格按照考古学的理论方法和水下考古规程,在国际上已成为一个重要案例,代表中国深海考古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宋建忠认为,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加挂南海深海考古研究院,这是考虑到了海南独特的地理优势。考古院成立后,要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开展交流合作,努力打造高质量学术科研平台。
近几年,北京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已开设水下考古相关课程,水下考古学科体系建设和前几年相比有所改善,但和整个考古学领域各分支学科的建设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宋建忠表示,考古院将与有关高校、院所开启双向联合培养模式,寻找适合从事深海考古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中国科协科学技术创新部负责人解读指出,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二期项目将在衔接一期项目基础上,坚持集团化和数字化相结合、国际化和本土化相结合、公益性与市场化相结合,重点部署推进三大任务:一是适度扩大单刊支持数量,提高发表服务能力;二是一体推进集群发展与平台建设,培育自主可控产业链条;三是完善办刊人才培养体系,强化一流期刊建设根本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