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曾尝试提前7天预约,掐着时间按照步骤在微信小程序上填写、提交信息,同时不停刷新页面,经过半小时努力终于预约成功。但之后连续3次预约当日票失败。
本来,网络预约制是奉行线上“先到先得”的时间逻辑的,但一般游客的确无法战胜专业化智能化的“黄牛”抢票手段。结果是,“黄牛”把进馆参观的时间逻辑变成了资本逻辑,把公共物品变成了私人物品。
对于“代预约”是否违法的问题,北京东卫律师事务所律师龙圣强表示,对于亲朋好友之间偶发的“代预约”的互助行为,是合法的也是值得提倡的。但以代预约为业,向游客收取高额费用的行为,涉嫌扰乱公共秩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二条等规定,轻则处以警告、罚款、行政拘留等,重则构成刑事犯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博物馆作为承载历史和传承文化的重要场所,是增强文化认同、提升民族自尊和文化自信的重要课堂,对大中小学生意义非凡。希望明年暑假,学生们能顺畅地进入各大博物馆,别再让“黄牛”中间揩油了。商品世界,只要一个产品或服务突然变得稀缺了,就会产生套利的空间,就会有人想方设法牟利。但这种牟利行为是否合理是否合法,如何制止、防范甚至惩罚,值得理性思考。
看到游客犹豫不决,“黄牛”掏出手机上下滑动,展示当天下午新鲜出炉的“战果”:“你看我不是吹牛的,你抢不到的,我能抢得到。”
看似更加公开透明的预约制度依旧难逃“黄牛”的魔爪。“黄牛”大军从自行开发软件入侵预约系统,到采用人海战术集体蹲票,各种加价代预约的方式层出不穷,尤其一些“高科技”抢票手段甚至使有的景区信息系统崩溃。
这个暑假,大中小学生的全国流动,给“博物馆热”加了一把火。但同时,一些还没有经济收入的大学生,却屡屡遭遇预约不到票,到了博物馆门口还得找“黄牛”高价“代预约”的情况。
据媒体报道,为有效应对“黄牛”倒票,中国国家博物馆通过调整预约规则、优化技术手段、采取法律手段、配合公安部门执法等措施,坚决打击“黄牛”倒票行为。目前,超百万个高频访问IP被封禁。
随后,记者下单了一笔南京博物院的代预约服务,并向卖家提供姓名和身份证号码。当日上午10点半,卖家表示预约成功,随后记者正常刷身份证进入博物院,无任何异常。
“门票代抢需要吗?”8月9日下午,记者刚到南京博物院附近,便听到有人小声问。循声看去,只见一名身着灰色上衣的年轻男子坐在路边,系着腰包,正招揽客户。
深挖“黄牛”乱象最底层的逻辑,笔者认为归根结底就4个字:供不应求。热门景区门票秒光,从根本上来讲,反映的是游玩需求与游玩供给之间的失衡。长远来看,博物馆方还需要在供需关系上多去琢磨,让“黄牛”无利可图。
“我跟你讲,那些社交软件上抢票的都没我们靠谱,很多通过P图造假显示‘预约成功’,结果真到现场,你根本进不去。”“黄牛”反问记者,“这些都是五六十块钱一张票,你觉得可能吗?”
8月18日下午,记者再次来到南京博物院。通往博物院的人行道上,几名身背斜挎包的“黄牛”倚靠在围栏边,低头翻看着手机,不时抬头四下打量。
免费向公众开放的博物馆,是公共物品。既然是免费的公共物品,就不是采取“价高者得”的资本逻辑。“黄牛”泛滥就是“价高者得”资本逻辑的表现,其实质是把本来免费的公共物品变成了有偿的私人物品,从而改变了公共物品的分配逻辑。
记者粗略观察,发现南京博物院门口有多名“黄牛”,便伪装成游客分别向他们询问价格。除一名“黄牛”开价100元外,其余均开价120元一张票。几人都表示成功率95%以上,不成功可退款。
为此,南京警方提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及南京博物院均面向公众免费开放,须通过官方网站、App、公众号或小程序实名登记后预约门票。因暑期游客众多,来南京游玩要提前做好出行规划,提前预约门票。广大游客警惕各种社交平台上的不实票务信息,切勿相信和传播网上“代抢代拍”“抢不到全额退款”等违规信息,以免给自己、家人和朋友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在某电商平台搜索“南京博物院门票预约”,可搜索出大量信息,代预约价格从78元到158元不等,通常强调门票免费,出售的是“电子解说”“电子手绘地图”等商品,但出售的商品显然不对应。
明明是免费向公众开放的门票,却有“黄牛”以代预约的方式,试图从中牟利。记者发现,有的“黄牛”的微信朋友圈里,有各种热门景点的代预约广告,以及大量显示“预约成功”的代预约记录。
“加微信,把名字、身份证号发给我,你先去博物院排队等我通知。15:30到15:40之间,等预约名单出来,我会把一个个入场截图发给对应游客,你刷身份证就能进。”该“黄牛”说。
在某二手物品交易平台上,“黄牛”代预约价格稍低。平台已屏蔽“南京博物院门票”等字样,但可通过“南京博物 纪念品”搜索到相应信息,价格在40元到80元不等。
“参观请预约,没有预约的观众改日再来参观。”南京博物院入口处的喇叭循环播放响个不停,一进门能看到两块红底白字的提示标语,提醒游客提防“黄牛”倒票行为。
在特定的时间(暑假期间),学生和家长对博物馆的需求突然迸发。博物馆的供给不变,瞬间的供求缺口就出现了,进馆参观的机会一票难求。博物馆采取网上预约制,但“黄牛”专业化智能化的抢票手段,让一般游客望尘莫及,为进馆参观只能向“黄牛”低头,付钱买票。这就是“黄牛”牟利的底层逻辑。
近日,南京公安局建邺分局莫愁湖派出所接待了一位特殊的报警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工作人员称近期票务系统数据异常,怀疑有“黄牛”恶意抢票,经过民警研判,迅速锁定了武汉某旅游公司,其利用黑客软件对景区门票进行恶意抢票。建邺分局高度重视,组织精干警力果断出击,先后抓获制造抢票软件的黑客和使用软件的“黄牛”,团伙成员全部落网。
在社交媒体上,网民披露的“黄牛”预约失败的例子有很多。在当日放票制度影响下,游客预约上午票需要在上午10点半之后、预约下午票需要在下午3点半之后才能得知预约结果。
有的游客以为十拿九稳,提前到达博物院,结果白跑一趟。还有大量“黄牛”在收费之后销声匿迹,游客苦于维权成本,往往只能自认倒霉。
据了解,目前南京博物院采取免费预约参观制度,每天18:00放出7日后的门票,观众可通过官方微信小程序或官方网站预约。此外,南京博物院会在每天固定时间放出当日票5000张。
热竞技官方app进入暑期,全国各地文旅消费持续攀升,文博场所成为很多游客增长历史见闻、感受风土人情的选择。持续升温的“博物馆热”导致一票难求,也让“黄牛”嗅到了“商机”。
二是实时公开信息,引导游客自组织配置时间。凭证件排队进场,是严格意义上的时间逻辑。面对公平的时间逻辑,游客自然会有自组织能力配置稀缺的时间资源。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部分游客为了看到心仪的展馆,不惜排队数小时;部分游客看到某展馆排队人数众多,就去看其他场馆了。游客自组织分配时间,奉行的是“心理价高者得”的逻辑:越看重某个东西,就愿意为之付出更高的时间成本;自由选择,自担成本。博物馆需要做的是,实时公布进馆人数和预计等待时间等信息,网络可以实时查询,由游客自由选择是否前往、是否排队、是否继续排队,从而有效分流需求。
一是要回归时间逻辑的初心,取消线上的“先到先得”,执行线下的“先到先得”。只要有网络预约制,就会有职业“枪手”,除非配以严厉的执法,但执法成本太高,还可能产生寻租空间。互联网时代,私人物品的交易效率可以无限提升,但对于公共物品而言,绝不能因为互联网而被牟利者改变了自身的性质。“先到先得”的时间逻辑,遵循的是公平优先,不一定是效率优先。
四是严厉执法,数字化打击“代排队”等现象。即使线下排队,也会出现诸如代排队以及一些意想不到的现象。利用数字化手段可以全面打击这些现象,比如在有效排队区域内进行全面数字化监控,其底线是不能把公共物品转化为私人物品牟利。由此可以形成一种示范效应与思维惯性:到博物馆就是要排队进场的。
三是尽量增加供给,缩小供求缺口。从供给侧看,每到假期,博物馆接待量与参观需求量之间的供求缺口会瞬间放大。虽然可以通过及时公布信息来引导需求量,但是很难控制需求量。只能尽量缩小供求缺口,尽量增加供给量。比如每逢假期,博物馆可以开夜场,员工可以“两班倒”或“三班倒”。加班工资由财政专门纳入预算拨付。其逻辑是,假期游客众多,带来当地文化、娱乐、旅游、体育、交通、住宿、餐饮等经济活动增加,进而带动财政收入增长。增加的财政收入中,一部分可以用来支付员工加班工资。如果博物馆有社会捐助或新设社会捐助,其中一部分可以支付员工加班工资。这相当于从供给侧进行峰谷调剂。
不久前有媒体爆料,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外随机采访30位游客,只有两人通过正规渠道预约成功,其他28人都是由“黄牛”代预约的。而在故宫博物院预约系统初始流量中,“黄牛请求”占比接近90%。
“要代约门票吗?一会儿就出票,再等就来不及了。”一名“黄牛”叫住了记者,“你给我转100块钱就行,平常上午我都要收150块钱。”
据介绍,中国国家博物馆目前实施每天下午5点按比例放出未来7日内每个参观日的预约量,退票不回池的预约规则,避免“黄牛”通过技术手段秒退秒抢;同时加强身份信息核验,杜绝人证不符现象。
私人物品“价高者得”的分配逻辑天经地义。公共物品的分配逻辑讲求的是公平。世界上,时间最公平,每人每天都是24小时。因此参观博物馆机会的分配逻辑,应该是“先到先得”的时间逻辑。
“抢一整天了,‘秒没’,看网上说门口有‘黄牛’,就过来看看。”一位游客告诉记者。虽然天气炎热,但现场仍有大量游客因未预约成功而滞留门口,时不时有人向“黄牛”询问代抢票方式、价格等。
据南京警方消息,近日南京警方在工作中发现有“黄牛”倒卖纪念馆、博物院等免费景点门票,为维护游客的合法权益,南京警方重拳出击,连续抓获两个恶意倒卖门票的“黄牛”团伙。
“暑假游客多,不好抢,涨价了,之前几十块钱就行。”一名“黄牛”边说,边向记者展示今日“成绩”:代抢票成功26人,失败3人。
网络预约制度作为博物馆常见的一种入场规则,其初衷是为游客和景区双方同时减负。一方面能为游客节省现场排队购票、验票的精力,方便出行规划,另一方面也能避免高峰时段人流聚集,助力景区统筹管理。为了迎接今年暑期的旅游热潮,不少博物馆在原有网络预约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放票机制。比如,南京博物院将原先当日的“动态放票”调整为“定时定量放票”,每日分4个时间点,定量发放当日票5000张,游客须用实名预约购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