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会由区里牵头举行双周例会,并且对每年的成果转化数量和质量进行考评,还会邀请复旦的讲师来给创业者讲课,对入驻的企业开展定期培训,尤其是针对初创企业的运营能力、股权设计、知识产权保护等进行手把手的培训,并且设有专职上门服务联络员定期走访企业,对接企业诉求。”在湾谷科技园建设方和管理方上海城投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淮看来,在这里创新已然成为一种生态,围绕科创而生的平台和服务机构对创新主体“众星捧月”。
2023年9月通过的《中共杨浦区委关于贯彻落实十二届市委三次全会精神 深化高水平改革开放 推动高质量发展 奋力推进杨浦创新发展再出发的意见》再次点明建设上海技术交易所的重要意义:“建设国家级技术要素市场,紧紧围绕建设全球技术交易枢纽的重大任务,全力支持上海技术交易所与国家知识产权国际运营(上海)平台等联动发展。”
上海杨浦区委书记薛侃今年6月公开表示,设立在湾谷科技园的上海技术交易所,开市三年多来累计交易金额已经突破395亿元,其中,累计进场项目数为3785项,累计进场成果数为10200个,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超70亿元。薛侃称,杨浦大力培育支持这类平台,让更多创新主体享受得到、运用得好。
湾谷创新发展联盟重点聚焦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两大主题,旨在加强租税联动、加强企业税收分析,在招商资源共享、楼宇信息互通、技术协同、产业链上下游互动、创新链协同等方面集中发力,首期联盟已吸纳包括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上海技术交易所、吉宝资本等在内的50余名成员单位。
在另一个磁治疗场可穿戴发生装置的定制化3D打印问题探讨上,复志科技联合复旦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中心,共同攻克了这一技术难题。这种跨学科的合作模式不仅提升了公司的研发能力,也促进了医学工程和3D打印技术的融合发展。
不仅如此,同木公司还与同济大学土木学院建筑工程系联合设立研究院,进行技术攻关,并充分发挥同济大学土木强势学科的知识溢出效应,打造智能建筑材料与结构研发应用产业链,积极开展以“低碳、数据”为核心关键词的创新业务,形成了一套独有的数字+低碳城市“开源节流”综合解决方案,已为国家、行业、社会累计减少超过五百万吨碳排放。
今年5月,湾谷科技园又添科技成果转化新平台,由杨浦区政府、复旦大学和上海市城投三方共同发起的未来谷-湾谷创新中心正式揭牌,用“政府引导、高校支撑、市场主导、开放运作”的模式,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项目聚集。
“在创业早期,3D打印还不受资本关注,政府的政策支持对我们初创企业非常重要。”封华坦言。而在杨浦,他所获得的远不止资金支持,而是一整个创业生态体系的包围,“楼下是技术交易所,隔壁是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旁边是我们复旦大学的校区,这种所需要的资源都就近可达的感觉对于创业者而言非常难得。”
2020年10月,上海技术交易所鸣锣开市,作为我国首个国家级常设技术市场,它与中国技术交易所以及深圳证券交易所科技成果与知识产权交易中心一同构成了中国技术要素市场的关键支柱,共同构建了一个能够覆盖长三角并联通全国的核心交易网络。
在攻克技术难关的路程中,复志科技也并非单打独斗,和高校一起头脑风暴的过程,让科技创新如虎添翼,为科创策源加油添柴。例如,针对3D打印多工位连续生产智能定位问题,复志科技携手上海理工大学,共同研发出了创新的解决方案,这一合作不仅解决了技术难题,还推动了3D打印在批量应用领域的技术进步。
构筑原始创新高地、畅通成果转化路径,今年2月,《杨浦区增强科技创新策源能力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政策》)出台,提出加快建设创新联合体和新型研发机构等研发转化类机构;支持区域内高校、院所和企业加强前沿、核心技术协同创新攻关;要优化科技成果评价、筛选和落地功能,引导高校师生加快实现高水平成果转化。
在这里,“开放式协同创新”成为科技园新范式,通过汇集各类要素资源,实现功能和能力有机融合的运营模式,“校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三区联动”和“学城、产城、创城三城融合”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在湾谷科技园建设方和管理方上海城投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淮看来,在这里创新已然成为一种生态,围绕科创而生的平台和服务机构对创新主体“众星捧月”。
在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十周年之际,澎湃新闻推出“追光十年”特别策划,聚焦上海科创迈向“全球影响力”之路的十个侧面,解析上海打造科技强国建设重要引擎的动力源泉。
云开kaiyun体育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提出“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上海的发展定位从“四个中心”拓展为“五个中心”。参与研制“天舟”“神舟”“羲和”“祝融”等一批国之重器,推动C919国产大飞机、首艘国产大型邮轮问世……十年来,上海科创硕果累累。
同济大学高校教授团队研发的“可长草”的混凝土,面世几年来迟迟未能投入应用。而在和企业“碰撞”后擦出了“花火”,应用体量翻倍提升。
“我们深刻感知着杨浦知名高校集聚、创新因子迸发、创新创业蓬勃发展的氛围,应该说,复志科技就是‘创在杨浦’的鲜活体现。”蔡慧子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作为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得益于杨浦为创业者施展才华搭建的“大舞台”,衷心感谢陪伴企业一路走来的孵化“小环境”。
青年人才走出高校的第一步、科技创新成果落地的承托者……2013年湾谷科技园启动建设以来,2021年园区企业带动总产值超过200亿元,2023年园区9家上市企业总市值达866亿元。澎湃新闻记者走进这座园区,探究城市与大学相互成就的奥秘。
2023年9月,湾谷创新发展联盟在湾谷科技园正式成立,成为政企之间紧密合作与共享资源的桥梁,为湾谷科技园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复志科技执行副总裁蔡慧子说,持续引进高端人才和创新资源是园区向“新”而“兴”的关键,园区应制定更加优惠的人才政策,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入驻;同时,积极引进国际先进的科技资源和创新理念,为园区的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在支持政策方面,《若干政策》明确,对于创新联合体,将给予产学研投入30%,最高200万元的支持;对于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给予最高100万元/年的运营费补贴。
上海同木建筑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巍则提到,期待园区提供利于企业的技术优势和渠道优势,联合重点实验室,进行科技攻关项目,并借此解决高校青年学者的痛点,为他们争取第一笔科研经费,注入创新的活水之源,迸发出新的花火。
从苗圃到孵化器到加速器,从三位创始人发展到超过500名员工、在湾谷科技园拥有超200人的研发团队,复志科技走过了8年的创新创业路,如今已跃升为一线3D打印公司。
复志科技创始人兼CEO封华和另外两位联合创始人都在上海杨浦区读书,相识于复旦校园。起初,三位创始人参加了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组织的创业大赛并获得了冠军,拿到了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复旦分基金的20万元天使投资。在拿到这笔启动资金后,三位创始人毅然决定将科技成果进行商业化落地,从杨浦科技创业中心的苗圃起步,到孵化器、再到加速器,一路走到如今的湾谷科技园。
“通过和我们的合作,我们发现这款混凝土很适合用于河道护岸建设,不仅使得河道旁的水土不易流失,更能让河道两旁绿意盎然,更添美观。”上海同木建筑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同木公司”)董事长周巍博士举出这个例子表明,校企合作能让科技成果落地,转变为真正的新质生产力。
在湾谷科技园,同样提供技术对接服务的,还有封华提及的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中心于2014年获得科技部的批复,打造了InnoMatch“全球技术供需对接平台”,以数字化和区块链为手段,服务于企业创新发展,利用“大数据”实现面向全球的科技成果汇聚、智能化供需对接、技术经理人培养、创新数据治理、科技园区管理等功能。
从湾谷向未来,未来已现,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数据链、资金链、服务链、人才链环环相扣,搭建起通向可预见创新之城的桥梁。
与复旦、同济、财大等诸多知名高校比邻,在上海,一个科创园区因为与硅谷有着相似的区位优势,而被命名为“湾谷科技园”。它的使命是打造上海东北角的科创引擎。
在此背景下,一整套全球适用的技术交易运行准则得以形成,新的技术交易效用评价体系被构建,技术交易效率也得以提升。这为打通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科技成果转化通道创造了一个技术转移交易服务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