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那里90%的人都吃,吃了几十年了。”金一(化名)是丽水莲都区人。8月8日,他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丽水人大多将知了用盐水泡过,放调料爆炒;或油炸,撒上椒盐,“炸过的知了肉一丝一丝的,香味十足”。他更喜欢后者,配上饮料或啤酒。
知了好吃吗?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宣传推广信息中心公众号“浙江文旅资讯”曾以“独属于夏日的限定美味,吃过一次就被圈粉”为题推文,称知了是“江南黑暗料理No.1”:第一次吃绝对需要鼓起勇气,这盘黑乎乎的东西真让人难以下咽,但当你尝试一次后会发现绝对是“真香警告”,外壳酥脆,肉质鲜美,根本停不下来。
第二年,夫妻俩将店面从小区搬到闹市。毛芳芳说,除了本地人爱吃,生意的火爆还要归功于他们的经营模式。以前丽水的知了基本是堂食,而且是时令货,过了夏季吃不到,他们就提前加工好知了,顾客买了就能走,还冷冻储存,全年烹制。
应丽勇是当地的知了供应商,已经做了20多年。他说,几年前同行还屈指可数,现在入局的多了,以前一个知了季自己的营业额有两千多万,现在只有八九百万了。
知了一般下午送到丽水,应丽勇请了80多个工人,将它们掐头去尾,留下带肉的中段,便于加工。工人从下午五点干到凌晨,清晨送往知了专卖店、夜宵摊,或经菜市场转售。
丽水府前农贸市场摊主管阿姨平时卖海鲜,夏季主要卖知了,一天能卖掉上千斤。为完成这个KPI,她请了六个工人,还叫上儿子、儿媳和亲家母帮忙。今年6月底知了上市,她们每天从凌晨三点开始,在档口将知了掐头去尾,批发给饭店、夜宵摊或卖给散客,千把斤每天下午五点就能卖光,旺季会持续近两个月。
吃掉这么多知了,是否会对种群造成破坏?据“上游新闻”报道,曾担任浙江大学昆虫科学研究所所长的陈学新认为:“1亿只这个数字并不算大,目前不会对生态造成大的影响,而且适量捕捉知了对植被生长有益。就知了的习性来说,幼虫(生活在地下)一般很难被发现,吃的知了是已从土里飞出来的成虫,这时大部分已完成交配产卵,过两三周会自然死亡。”他说,昆虫的种群数量巨大,繁殖能力强,知了、蚕蛹、竹虫之类其实是很好的替代性绿色食物和饲料。
澳亚国际“没有蝉鸣的夏日是枯燥无味的。”这句话应该会得到丽水人的认同——在这座浙南山城,“知了”不仅是夏天的听觉记忆,更是一道全民美食。“丽水在线”报道说,据不完全统计,丽水人一个夏天要吃掉上亿只知了。
“7月刚刚上市时,红烧知了可以卖到每斤300元,淡季卖160元左右。”毛芳芳说,他们的营业额每年在增加,去年租下隔壁两家店,请了6名工人,现在营业时间从9点到夜里12点,有半数顾客通过网上订购,主要是上海、杭州和温州的,她每天下午都要打包发快递,“有的人买来吃,还有的送人”。
毛芳芳夫妇是应丽勇最大的客户,2014年在市区开出专卖店。同姜片、大蒜一起爆炒,加入啤酒焖干、收汁的“红烧知了”,这家店去年卖出20多吨。按她的算法,红烧知了一斤按200只算,他们店去年消耗了800多万只。
毛芳芳告诉澎湃新闻,他们低估了丽水人吃知了的热情,本以为开店第一年会亏,没想到第一个月的日均营业额就过万,赚了不少钱。最初她的店很偏僻,通过微信朋友圈推销,当时还没带定位,顾客不嫌麻烦,就算打电话也要把路问到。
“营业额八九百万,就得卖出10万多斤。”应丽勇说,未加工的知了一斤100多只,十万斤就是千万余只。这么多知了,本地无法供应,他以前从邻近的衢州进货,现在又到四川、江西、湖南、湖北等地农村,在路边摆收购点,从农民手中买,连夜运回丽水。
小时候,金一在乡下常拿着绑上粘球的杆子去抓知了,知了的翅膀一粘上就跑不了,“抓知了容易,但找知了费事,得顶着烈日,它们又爬得很高。”住到城里后他不抓了,要么去菜场买,要么去夜宵摊。今年夏天,金一大学毕业到杭州工作,已经一年没吃知了了,想到就会流口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