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还观察到一些有趣现象。比如沪上小剧场的“复购率”很高,一些演艺新空间的沉浸式、体验类音乐剧引起观众追捧、“多刷”成风;“字幕”堪称国内观众的看剧“标配”,即便在中文场次也会时不时扫一眼字幕。“英文等表音文字的语音识别度较高,而汉字是以象形文字为基础的表意文字,中国人习惯对文本‘一目十行’。”
另一个特点是中国音乐剧产业在发展初期就与互联网“狭路相逢”,使其成长之路更具挑战性。在“时间的战场”上,互联网占据了人们大量的碎片化时间,而除了音乐剧,国内还有许多娱乐方式可供人们选择。
在费元洪看来,音乐剧在上海“向阳生长”,一是由于上海人比较“洋气”,对西方音乐、西方戏剧的接受度较高;二是因为上海较早就开始引进西方音乐剧,对市场的培育从未间断。“剧场、演出越来越多,店多成市;创作者、演员等音乐剧人才纷纷向上海聚集,人多成势。”
中欧体育app下载2002年,上海大剧院首度引进原版音乐剧《悲惨世界》大获成功,被视为西方原版音乐剧“敲开”上海演艺大门的“破冰之作”。在此之后,《猫》《剧院魅影》等诸多海外名剧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吸引着国内观众走进剧场、感知音乐剧文化。2011年,上海文化广场重建开业,扛起音乐剧演出的“大旗”,法国、德国、西班牙、俄罗斯等非英语国家的经典剧目来此热演,培育起一批小语种音乐剧粉丝。
作为近代中国最早开埠的城市之一,上海曾被称为“东方巴黎”,是中国交响乐起步的“原点”,亦是爵士乐传入中国后盛极一时之地。近几年,上海出台“文创50条”等政策,全力打造“亚洲演艺之都”,为发展音乐剧提供有利环境。
“20多年前,我还是(上海大剧院引进的原版音乐剧)《悲惨世界》的剧本翻译,这个剧影响了我的职业方向和人生规划。”上海文化广场副总经理、“华语原创音乐剧孵化计划”发起人费元洪近日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表示,近20年来,中国音乐剧产业在原版引进、中文版改编、华语原创3条“赛道”上同时发力,当下的中国音乐剧市场是一种最“世界兼容”的状态。
网友评论更多
65肇庆e
《智能媒体发展报告(2023)》发布⚦⚧
2024-12-11 05:37:45 推荐
187****4475 回复 184****5708: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上线期刊论文优先发布系统⚨来自云浮
187****7821 回复 184****3982:后人类时代的太空史诗——评《宇宙的尽头》三部曲⚩来自阳江
157****6095:按最下面的历史版本⚪⚫来自茂名
63湛江141
《中国新闻奖作品选(2022年度·第33届)》出版发行⚬⚭
2024-12-10 0-1:43:11 推荐
永久VIP:今天,记者向何方?⚮来自英德
158****2867:有没有那么一首歌,唱给中国记者?⚯来自连州
158****5536 回复 666⚰:《“百姓喜欢 坏人害怕”》中国记者推广短剧⚱来自乐昌
66南雄qf
“好记者讲好故事”活动取得积极成效⚲⚳
2024-12-09 20:03:54 不推荐
兴宁bo:勇担历史使命,书写时代华章⚴
186****3186 回复 159****3314:新华社宋玉萌:在她们身上读懂这片土地的坚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