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倍易趣网

 

易倍易趣网

☛易倍易趣网☜     

在本项研究中,中国科学院金属所团队以铁负极氧化还原反应可逆性为切入点,先后通过电极界面缺陷设计和极性溶剂调控,成功实现了充放电过程中铁单质在电极纤维表面的均匀沉积和溶解。

据研究团队介绍,在诸多新型储能技术路线中,以全钒液流电池为代表的液流电池储能技术,本质安全、可灵活部署,因此成为长时储能技术中的首选电化学储能技术路线。其中,研发低成本液流电池新体系新技术,是解决现阶段液流电池产业化发展瓶颈的有效途径。

易倍易趣网中新网北京4月4日电 (记者 孙自法)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获悉,该所李瑛研究员、唐奡研究员团队在新型低成本铁基液流电池储能技术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他们的最新研究结果证明,电极界面优化设计可有效提升铁负极性能,从而为实现全铁液流电池高效稳定运行提供了新途径。

通过在电极界面进行金属刻蚀处理,使得电极纤维表面富含缺陷结构,有效调控了二价铁离子在电极界面的沉积反应成核特性,促进了铁沉积反应均一性及氧化还原反应动力学,并利用理论计算和仿真分析揭示出二价铁离子在碳缺陷处的杂化作用增强机制及铁沉积过程演化规律。得益于此,研究团队组装的全铁液流电池实现了每平方厘米80毫瓦的功率密度和250圈循环99%的电流效率,循环稳定性有效提升了10倍。

此外,研究团队还通过在溶液中引入极性溶剂,利用极性分子与氢键相互作用,成功弱化了溶液的水合氢键网络,将电解液凝固点有效降低到-20°C以下,并且协同提升铁负极电化学可逆性。首次实现全电池在-20°C低温条件下100小时稳定运行,研究结果也为宽温域全铁液流电池技术产业化开发与应用推广奠定了技术基础。

据了解,该团队最新完成的这项储能技术研究成果论文,近日已相继发表于国际专业学术期刊《化学工程杂志》(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和《小的》(Small)上,论文第一作者分别为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硕士生宋袁芳、博士生杨静,通讯作者为李瑛研究员、唐奡研究员。(完)

☞(撰稿:保山)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未经本平台授权,严禁转载!
展开
支持楼主

70人支持

阅读原文阅读 6343回复 4
举报
    全部评论
    • 默认
    • 最新
    • 楼主
    • 小天使时装☟LV3六年级
      2楼
      中国驻菲律宾使馆发言人就马科斯总统宣布禁止菲离岸博彩业答记者问☠
      12-18   来自安宁
      1回复
    • ☡铭永LV6大学四年级
      3楼
      拜登解释退选决定 特朗普称“不知所云”☢
      12-17   来自宣威
      4回复
    • 学生潮流☣LV1幼儿园
      4楼
      土耳其航空首次使用人民币融资租赁客机☤
      12-18   来自芒
      3回复
    • 霆安吉LV3大学三年级
      5楼
      巴西总统遭美监视 “监控帝国”劣迹斑斑☥
      12-19   来自瑞丽
      4回复
    • 月胜☦☧LV7大学三年级
      6楼
      中国体育代表团入驻巴黎奥运村 辟谣“自带空调”等传闻☨
      12-18   来自大理
      6回复
    • 实贸LV8大学四年级
      7楼
      台风“格美”侵袭菲律宾引发多地洪灾 已致21人死亡☩
      12-18   来自楚雄
      回复
    你的热评
    游客
    发表评论
    最热圈子
    • #俄总统普京与叙总统巴沙尔进行会晤 讨论地区局势等问题#

      妙曼花语

      3
    • #毛里塔尼亚附近海域一移民船倾覆 至少25人死亡#

      步履风华

      1
    • #志愿者从瑞士一冰川单日清理出250公斤垃圾#

      坚时

      4
    • #美众议院投票通过,将成立特别工作组调查特朗普遇袭事件

      福曼辉

      5
    热点推荐

    安装应用

    随时随地关注易倍易趣网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