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发1.98

 

大发1.98

⚽大发1.98⚾     

在陕西秦巴山区,凤堰梯田的风景和名字一样富有诗意。层层叠叠的梯田、散落田间的房舍、忙碌插秧的人们,好似一幅山水田园诗画。

大发1.98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系列报道《文化中国行》,带您探访中华农耕文明的“活化石”,品味生态智慧的文化底蕴。

凤堰梯田是陕西秦巴山区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梯田。“田、渠、塘、溪”组成的灌溉体系,以最简易的工程设施、最少的维护保养、可持续的工程管理,实现了最有效的自流灌溉。

同样在长江下游的江苏兴化,历史上一度是黄河夺淮入海的“洪水走廊”。在这样不利的环境下,当地百姓积极抵御洪灾、开垦荒地,逐渐形成了撑着小船去种田的垛田农业模式。

6月初,太湖流域的夏粮进入了收获的季节。“苏湖熟,天下足”,如今人们对江南的“鱼米之乡”耳熟能详。鲜为人知的是,上千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水乡泽国,并不适宜农耕劳作。让广袤滩涂变为千里沃野的,正是当地特有的水利灌溉工程——太湖溇港。这一条条从太湖向内陆延伸的人工河,就是溇港。“高为菜地、低为水田、塘中养鱼”的精耕细作,造就了我国最富庶的粮仓和丝绸之乡。

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水利局正高级工程师 李权兵:借用自然之力,用山地之势,和我们所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理念很契合。就像是树状毛细血管系统一样,保证了梯田的灌溉水源供应。

罱泥是垛田独有的农活儿,将富含有机质和微量元素的河底淤泥取出来,作为生态肥料浇灌田地。如今,挖掘机开始代替人工罱泥,不仅能增加土地肥力,还能给河道清淤,改善水质。

东流不尽秦时水,润泽天府两千年。如今,竹笼、干砌卵石等传统堰工方式,经过与现代技术和材料结合,继续造福百姓。新建成的都江堰渠首数字孪生系统,能够实现水资源分配从源头到田头的“一键直达”。

千里之外的成都平原,此时水田如镜,插秧繁忙。像这样流淌着一泓清水的灌渠,在当地有大大小小3万多条。它们有一个共同的源头,就是都江堰。这座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伟大水利工程,是根据岷江的洪涝规律和成都平原悬江的地势特点,因势利导修建而成。从此,四川盆地由旱涝无常变成了天府之国。

时至今日,生态循环的智慧仍在传承发展。新一轮水稻播种前,农户们在田边抓紧补种苜蓿,这样能更好地维持田里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平衡。

⚿(撰稿:江油)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未经本平台授权,严禁转载!
展开
支持楼主

77人支持

阅读原文阅读 9771回复 6
举报
    全部评论
    • 默认
    • 最新
    • 楼主
    • 铭润庆⛀LV9六年级
      2楼
      “全国新闻记者职业资格考试”培训教材出版发行⛁
      12-28   来自什邡
      1回复
    • ⛂春诚晖LV9大学四年级
      3楼
      “媒体眼·看运河”在扬州启动⛃
      12-29   来自广汉
      1回复
    • 悠然时光⛄LV3幼儿园
      4楼
      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开放媒体报名⛅
      12-27   来自绵竹
      9回复
    • 男装之风采LV6大学三年级
      5楼
      两个甘肃山里娃的金色大厅之旅⛆
      12-28   来自阆中
      6回复
    • 明贝⛇⛈LV8大学三年级
      6楼
      中国记协举办新闻茶座聚焦“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12-27   来自华蓥
      6回复
    • 明讯LV9大学四年级
      7楼
      一图速览2022年度媒体社会责任报告新亮点⛊
      12-28   来自峨眉山
      回复
    你的热评
    游客
    发表评论
    最热圈子
    • #第33届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材料7月5日开始公示#

      彩中达

      9
    • #点亮网络文明之光|张德:火爆“村BA” 向上精气神#

      悦昌盛

      4
    • #百秒看2023中国网络媒体论坛走进南京龙尚村#

      维耀创

      7
    • #记者探访——2023中国网络媒体论坛走进紫金山实验室

      生产线风采

      2
    热点推荐

    安装应用

    随时随地关注大发1.98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