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ng28南宫娱乐app中新网北京11月26日电 (记者 应妮)从社会力量到民众个人,如何更好参与长城保护?日前在京举行的“2024年公众参与长城保护与利用交流会暨长城嘉年华活动”,12位长城及相关文化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主题分享,10余家社会组织带来经验交流,共同探索行之有效的新路径。
“长城嘉年华”环节在北京市怀柔区西栅子村长城保护修复实践基地举行。活动设计了“筑城”“战斗”“生活”“保护”四大主题场景,通过知识闯关、手工体验、互动游戏等形式,让参与者在趣味体验中深入了解长城文化。同期举办的“长城市集”展示非遗技艺、文创产品和当地特色农产品,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交流平台。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何心远项目专员详细介绍了基金会自2016年起在长城保护领域的积极行动,工作重点从长城的物理保护扩展到了提升周边居民生活质量和推广长城的历史文化价值。通过开展“保护长城 加我一个”“筑城纪”“独步长城”等活动促进公众参与;利用“云游长城”公众号和小程序等数字化平台,不断动员社会力量,为长城保护工作持续创新蓄力。
此次活动创新采用“文物系统+社会组织+文创企业+沿线村镇”四位一体模式,通过交流、实地考察和文化体验,全方位探索公众参与文物保护的新路径。志愿者支持是此次活动的一大亮点,举办方通过对报名人员进行线上培训和面试的方式,择优录取包括大中小学生在内的70余位志愿服务人员参与活动。通过“专业引领+创新引导+公众参与”,让公众从文物保护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成为推动文化遗产保护社会共治的一次重要尝试。
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项目经理尉舒雅介绍了腾讯将考古与数字化相结合,系统化推进长城修缮项目,采用设计施工一体化模式,实现数字化记录,提高修缮精准度和效率的经验。项目还整合了多学科科技考古,确保考古与修复施工的连贯性。
北京师范大学张佰明副教授深入探讨了长城文化与民宿发展的融合。他强调,北京需展现作为首都的独特魅力,利用长城等资源提供独特的旅游体验;同时,长城保护不可忽视民宿业的发展,优质配套服务不仅能吸引游客,还能提升公众对长城保护的意识。
长城保护国际志愿者威廉·林赛分享了他成为西栅子荣誉村民的历程。自幼期待探索中国长城的他终于在1986年梦想成真:从嘉峪关出发,独自背包,历时78天,徒步2500公里,完成了他的长城之旅。1987年,他用相机记录下长城的壮丽景色,并决定留在中国。他不仅继续深入探索北京周边的长城,还组织当地农民作为护林员,致力于清理垃圾,维护长城的清洁。在探索长城保护的过程中,威廉深刻认识到,保护长城不仅仅是保护城墙本身,还要保护其周边的自然环境、长城脚下的村庄建筑,以及村民和他们的历史文化。
在主题交流环节,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刘爱河带来《社会力量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主题演讲。她分享了意大利、法国、墨西哥的实践案例:在意大利,文化合作社模式下的阿格里真托神庙谷考古景观活化项目,展示了社会力量如何使文化遗产焕发新生;法国巴黎圣母院火灾后,社会各界广泛援助,法国为此成立了公共管理机构,负责监督维修、管理捐助及审计工作,确保修复重建的顺利进行;墨西哥的阿尔巴山遗址案例则展示考古学者转变观念,通过理解和尊重当地社区的需求与顾虑,从当地居民的视角出发,有效保护和利用遗产。“这些实践表明,社会力量已成为世界遗产保护的中坚力量。”